跑步人志.吕思𣽊1︱完美主义者不断求进 打破中距离30+“大限”
30岁,是现代人为自己或他人放进不同前设的分水岭,以运动员为例,公认是开始走下坡的年纪,针对中距离跑手而言,甚至仿佛是个“大限”——两大“跑神”基比沙拉斯(Haile Gebrselassie)和杰祖基(Eliud Kipchoge)刚好都是在30岁那年告别中跑,初战马拉松;比基利(Kenenisa Bekele)和法拉(Mo Farah)两大高手的初马,不约而同都在31岁。
1990年出生的香港跑手吕思𣽊(Halu),早已超过而立之年,却坚持在中距离力拚,身体力行打破“30岁后跑中距离无法再进步”的迷思,“近20场比赛,我只有2至3场无PB(个人最佳时间),但那几场也是平PB或很接近。”
(跑步人志.吕思𣽊︱系列之一)
摄影(部分):郑子峰
从拯溺到跑步 两项运动披港队战衣
Halu的运动员生涯从来不是一条直线,“小学的时候讨厌做运动,中学被爸爸捉去游水,都游得几慢”,但又想代表香港,于是中三、四转玩拯溺。他一步步实现梦想,代表香港5、6年时间,圆梦之际已接近梦醒时份——那些年来都是在支援有限下自行找办法令自己变强,每早6时伙拍一位队友练习,由本地前列到挑战世界,他以世锦赛前16名为目标,可惜距离晋级的排名只差一位。
对体制种种不满与沮丧,长年累积下来让他心灰意冷,尽力过后毅然离开,“在巅峰的时候高峰引退”。有心栽花花不香,无心插柳柳成荫,拯溺的路愈行愈窄,跑步的大门不觉间已开启,2012年代表浸会大学出战田径大专赛,主项800米,“顺便跑埋400,49.4秒,唔小心入咗香港头10”。那年获香港排名第5,入选接力队,在第二项运动披上港队战衣,以田径代表身份香港出外比赛。
浮浮沉沉再转项 镜头下爱上雪山
Halu的跑步生涯有个相当高的起点,苦练近两年,偏偏距离大赛这么近、那么远,“2014亚运,只差0.0几秒,第5名无得去”。“当时24、5岁,好失望,找不到目标,找不到方法”,决心求进,无奈苦无门路,他坦言,当时就算继续练习,实际只是在“浮浮沉沉”,“在Track(径赛)看不到方向,又无甚改变,只是浪费自己”,决定大学毕业后便不再跑。
他在大学期间爱上摄影,参加比赛获得风景组冠军,一次到尼泊尔行山,影相时为壮丽景色着迷,回港后开始钻研登山,比较各项攀山运动后踏上*Alpine Climbing(阿尔卑斯式攀登)之旅。“游水或跑步都要同人哋斗,在山上回归自己,不用同人类竞争。”
注:*Alpine Climbing(阿尔卑斯式攀登)是一种登山方式,登山者以自给自足的方式,即自己携带装备、物资去攀登中高海拔山峰,不用像喜马拉雅式攀登(Mountaineering)那样,由当地雪巴人脚夫帮助引路或携带装备。
重新踏上跑步之旅
Halu坦言“我太在乎成败得失”,长年在竞技运动中竞争,身心极疲累,爱上登山不无原因:“山入面可能整天也见不到其他人,好开心,好自我”,曾到法国尽情登山两个月,那份舒服悠然自在让登山轻易成为他的最爱。
Alpine Climbing动辄在山上16、17小时,对运动员的带氧能力要求很高,于是Halu会以跑步来练习,重投中跑带点为势所迫,“疫情无得爬山,本身教开跑步又因疫情无得教”,遂开始“跑吓长跑”,投入刘德龙教练师门,他身体肌肉量大,马拉松成绩不会太出色,刘教练认为他的体格还是最适合中距离的800、1500米。
身体力行打破“跑界谬误”
30+仍在跑中距离,真的可以吗?
冲刺速度随年龄增长减慢,在跑界被奉为铁一般事实,他直指“30岁后在中距离不能进步”是谬误,“系咪无得进步,又唔系嘅”,Halu认为,“睇吓肯唔肯努力,揾对方法就可以”。
“可能进步会慢一点,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大”。近年光芒四射的挪威名将积及英格布利臣(Jakob Ingebrigtsen),他那套里数高、强度大的“挪威训练法”获不少中跑人转用,Halu亦为其中一员,并持续跟教练讨论和研究。
2023年他经历人生最差赛季,“800米跑2分正,好耐未试过咁慢”,年纪渐长,训练量大,加上还要上班工作,无法兼顾下那年6月毅然辞职,他的说法是“为自己跑步生涯负返一次责任”。Halu夏季远赴波兰训练,继而在冬季到日本集训和到东海大学比赛。
32岁那年800米再PB “原来我真系得”
“2023、24年目标1500米跑3分59秒,那一季最佳时间是4分00.33秒”,他内心交战:“继唔继续?条气唔顺!”不够资金再到海外集训,替代方法就是在跑步机训练,而跟随“挪威训练法”数年下来亦渐见成果,陪伴一个年轻10年的队友练跑,以“伴读书僮”心态下32岁那年在800米写下1分56.28秒PB并在香港排名第4,他才惊觉:“原来我真系得”。
吸收昔日的经验,今次他决意不再胡思乱想,“毋须谂咁多,无宏大理想,尽量每场寻求突破”,以年来计算的累积,定下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一步一步来,就会达成大目标,“近20场比赛,我只有2至3场无PB(个人最佳时间),但那几场也是平PB或很接近”,他不关心名次,只为突破自己,身体力行证明年逾30的中距离跑手一样可以持续进步。
限制,从来都是人类自行加诸身上,Halu向大家示范,只要有足够决心,便有机会打破界限。为追求进步付出所有,大概已无遗憾,今年4月他再赴日本训练和比赛,Halu说那会是他跑步生涯的最后一次。
(跑步人志.吕思𣽊︱系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