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人志.袁志林1︱74岁长者慢步人生路 伤感理由开心跑下去
今年大阪马拉松气温颇冷,举行期间一度下雪,一位伯伯级的香港跑者毋惧寒风,拍片在社交媒体跑步群组分享飘雪实况,令人印象深刻。
本地社会风气使然,长者似乎只会与到公园散步、耍太极等轻量运动扯上关系,更别说在寒冷天气下长期暴露户外吹冷风。74岁的袁志林却身体力行,证明长者一样可以做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和跑马拉松。
(跑步人志.袁志林︱系列之一)
摄影:卢翊铭
廿年前受郑裕玲感染起跑
晨早7时,马鞍山公园海滨长廊已挤满晨操跑友,10度左右的低温,袁志林只穿跑步短袖T恤精神奕奕慢跑到场,健步如飞的他,脚头轻快爽利得完全不似一位七旬长者。
今年2月在两星期内连跑渣马和大阪两只马拉松,自非等闲之辈,回说昔日开始接触跑步的契机,竟是明星效应,“睇电视见到Dodo姐(郑裕玲)跑渣打10公里,第二年佢又跑,好似好开心,我心谂:‘佢都跑到,我都应该得吖?’”
袁志林将心动化为行动,2006年全家总动员与太太、女儿、女婿和教友一行12人浩浩荡荡参加渣马10公里,“跑完一齐饮茶倾偈”,果然很快乐。那一年,他已经56岁。
持续跑下去的原因
跑了两年10公里,他在本地赛两度挑战半马后,2008年已在渣马首战全马。事隔多年,他还记得初马之痛:“30公里便抽筋,攰到想死”。首次接触跑步时已年过半百,为何还要攞苦嚟辛?
袁志林娓娓道来,“曾跟随教会探访老人院,看到老人家坐在轮椅上好凄凉。”他希望自己就算年事渐高,仍可维持自理能力,每天持续做运动,“志在晨运令肌肉流失得慢些,唔想连累家人”,尽量将老人院看到一幕“推迟啲发生”。
快脚变慢脚对成绩仍着紧
他在65岁那年退休,昔日曾试过一星期6日、每次跑10公里,也曾以4小时左右跑毕全马,以及当上视障跑手的领跑员,之后“体能差咗、每日10K顶唔顺”,改为每朝晨操慢跑5公里,周六长课才跑10公里。他感慨,那班视障跑手愈跑愈快,近年他的速度已追不上,无法继续陪他们一起操练。
跑下去的原因纵有点伤感,但他乐在其中,仍不断报名参加渣马和海外马,不再追求速度,常将“我哋呢啲慢脚”挂在嘴边,然而一提及今年在大阪马拉松为排长龙去厕所足足等候20分钟,导致跑步手表停止计时也不自知,成绩超出自己定下的6小时目标,还是说得咬牙切齿:“睇表5小时52分,以为掂啦,原来停咗表都唔知,过终点时6小时05分,激死我!”
马拉松上的“美食家”
哪怕年过半百才起步,累积下来比赛经验也很丰富,袁志林一年跑两至三只马拉松,已37次出战全马。本地赛事占多数,单是渣马已经16次,海外马日本7次、韩国4次、新加坡和台湾各1次。出门比赛的好处是可顺道去旅行,袁志林与太太鹣鲽情深,他强调:“不会一个人去,一定同太太。(比赛)跑一日,其他时间行街食嘢。”
袁志林喜欢轻装上阵,不会带Gel(能量啫喱),也不带盐糖,每次比赛只有手表和毛巾两件随身物,因此沿途全靠大会甚至民间自发提供的食物和补给品补充能量,对各项赛事的食物供应颇有心得,犹如一位马拉松上的美食家。说着说着各个海外马的“盛宴”,他不得不抱怨渣马食物供应量不足,“20多公里香蕉已经派晒,真系好肚饿,顶唔顺。”幸好他人老精,鬼老灵,饿极之际突破思维,想到前往救护站一招,成功拿到香蕉应急才能挨毕全程。
跑得一年得一年
不说不知的是,原来部分本地长跑比赛设有年龄上限,例如街马定在75岁,袁志林部分跑友已超龄不能继续参加。渣马暂时未设上限,年满20岁或以上已可跑全马,袁志林坦言:“唔奢望跑到80岁,跑得一年得一年。”
袁志林每年只会跑7个月,香港夏日天气炎热,每年5至9月他不会跑步,只会游泳,整年都会做运动,“每个人的衰退速度不同,尽量运动保持身体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