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网约车框架千呼万唤终出来 两拐󠄆点折射政府如何“识变”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日前表示,争取在本月内向立法会介绍网约车规管框架。综合各方消息,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本月18日开会时将讨论相关文件。委员会秘书昨日发电邮通知委员,指政府当局将于稍后“提交另一项议题”,因此会议会在中午12时45分完结,参考原有议程,时间延长了足足一小时。

的士与网约车之间的矛盾日积月累、不时升温,原因始终离不开特区政府过往在网约车合法化一事上举棋不定。本届政府上任后延续“拖”字诀,对网约车合法化的态度直至近月才出现突变,为持续逾十年的僵局带来破解曙光。当中两个关键时间点,很能够体现政府决策思维的前后差异。

对网约车态度消极 推的士车队成首个转折点

Uber在2014年进军香港,惟网约车提供服务逾十年,仍未合法化。特区政府一直避免触碰的士业界既得利益群体,无法撼动的士在点对点接载市场的垄断局面。然而,许多市民已经习惯网约车的存在; 另一边厢,的士屡被投诉服务差,业界则不满“白牌车”抢生意,多次扬言要罢驶逼政府妥协。

专页|网约车合法化延宕11年终成定局 八个字改变命运

运输署3月3日举行的士车队启动礼。(郑子峰摄)

胶着的局面在2023年迎来首个转折点。当年12月13日,立法会三读通过关于改善的士服务的条例草案,其中一大重点是引入的士车队。政府表示,希望透过的士车队提供优质服务,推动的士业改革。

前局长林世雄:希望车队可挽回市民对的士信心

时任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多次表示,知道市民对的士服务失望,期望透过规定的士车队提供网约服务、车厢安装闭路电视等要求,挽回大众对的士的信心。虽然立法会内与社会舆论都不乏声音希望政府尽早透过发牌等方式让网约车合法运作,但当局去年7月发表规管网约车平台研究报告,提出再就乘客需求及转变进行调查,预计为期一年。

在立法方面,当局建议以牌照方式规管网约车平台,并以今年内订定立法建议为目标,至于网约车及司机发牌,林世雄当时形容是“好后的事”。

林世雄曾声言,希望可在任内解决的士网约车争议,但去年12月,他与时任文体旅局局长杨润雄同时被免职,运流局长一职由该局常任秘书长陈美宝接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当时表示,他是作出换人决定前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判断自己未来需要什么团队与局长,以创造取大的效益及最有效的施政。

陈美宝(左)在去年底宣誓就任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李家超Facebook)

的士车队落实不如预期 成新局长陈美宝烫手山竽

林世雄离职与的士、网约车之间的争议没有明显关系,但这始终是舆论关注运流局长表现的焦点之一。新局长陈美宝上任后,优先事项仍是推动的士车队运作。她在今年初表示,的士车队会在今年年中陆续展开,之后再就网约车平台订定规管立法建议。

然而,的士车队“落地”的情况并不理想,遭遇车辆数目不符预期及难以吸引的士司机加入等难题,成为运流局的烫手山竽。与此同时,又传出消息指政府无法如期在今年年中提交新的网约车研究结果。

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廖雁雄摄)

第二个转折点 特首首提“合法网约出租车”

网约车合法化一事悬而未决,现实中却有成千上万网约车在路面行走。政府越是回避,越是两面不讨好。的士业界多次扬言罢驶、发起“放蛇”捉“白牌车”行动,都成为社会矛盾爆发的警号。

政府的态度在5月20日出现明显变化。李家超当日见记者,针对的士业向其发信批评政府执法不力,他回应指的士司机要自我改善服务,理性多提意见,避免被“骑劫”。与此同时,他首度提出“合法网约出租车”,这一取态与他一年称要看看“应该朝什么方向走”相比,截然不同。

陈美宝透露规管框架涵盖平台、司机与车辆

李家超当时指出,网约平台要领牌,平台有责任规管网约车司机符合法律经营,包括所需保险。此番说话,为网约车规管及合法化奠定了基础。特首阐述的大方向,也体现于陈美宝日前所指争取本月向立法会介绍的网约车规管框架。陈美宝透露,规管将涵盖平台、司机和车辆,其中平台须“尽职审查”,司机或需要考核。

行政长官办公室常任秘书长蔡杰铭与特首李家超共事多年。(政府新闻处)

特首私人秘书调任运流局常秘 助推新政?

特首对网约车作出明确取态的同时,行政长官办公室常任秘书长蔡杰铭在今年4月调任运输及物流局常任秘书长。政圈传闻蔡杰铭是特首的得力干将,他于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出任行政长官私人秘书,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出任行政长官办公室常任秘书长,调任运输及物流局,引人猜测是否身负“拆弹”重任。

据《香港01》了解,中央亦十分关注本港的士业与网约车之间的争议,较早前曾派遣专责人员到港向特区政府提供内地处理相关问题的经验。中央又提出香港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必须站在人民一边”。

业界提500万回购的士牌 反助力政府推网约车框架

网约车与的士的的争端固然是民生问题,若果任由其持续发酵,也足以构成重大的社会问题。的士业界屡次请愿及要求打击“白牌车”,市民或许并非一面倒唱反调,但当有业界人士提出按每个牌照500万元回购的士牌,则显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周国强

姑勿论如特首所言,的士业界长期在特许经营权下获利,单是的士牌市场价本身,目前已远低于500万。业界“狮子开大口”,有政界中人直言是“笑话一则,连评论嘅价值都冇”。舆论一边倒,有利于政府推进网约车合法化进程。

网约车发牌数量悬而未决 考验政府魄力

如无意外,网约车规管框架将在7月18日提交立法会讨论,若行政、立法加紧工作,完全可能在今年内通过立法。然而,网约车合法化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长远如何让网约车和的士友善共存,营造一个既让市民享受优质点对点服务,也能够为出租车司机提供合理保障的市场生态,才是关键。

就政府即将提交的框架本身,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仍存悬念。据陈美宝日前说法,政府希望先实行各界有共识的方向,其他细节包括网约车数目等,政府仍希望听意见,希望能关顾各方面。然而,要让网约车真正落地,这恰恰是不可避开的关键环节,也会是衡量政府改革魄力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