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规管|的士司机赞成发牌数不过万 相信可杜绝非法白牌车
政府争取今个月内向立法会提交网约车规管框架。《香港01》早前引述消息指,框架主要方向是为网约车合法营运订立机制,包括向网约平台发牌及订明网约车司机与平台经营者的关系。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指,期望框架中不会有网约车发牌数目等细节。
有的士司机认为,若能有效规管市场并杜绝非法白牌车,私家车以网约车形式营运将是双赢局面。对于有议员提倡网约车不超过一万架,他认为会对的士业界有利,又指将数字定于数千架较为合适。
消息指发牌量不会太少 惟不会无限量发牌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昨日(6日)指,政府争取月内公布网约车规管框架。谈到细节例如牌照数量时,她则希望先推出框架,让各界可以在有共识的基础下讨论。消息指当局考虑发牌不会过少,以免乘客叫车困难,同时亦不会无限量发牌,有议员则提倡以一万架为限。
的士司机:发牌量应定于数千 我哋的士重有得做
租车的士司机孙先生向《香港01》表示,他估计现时在路面行走的网约私家车有过万架,认为若政府将发牌数字定于数千,即变相减少了网约私家车的数量,“如果系几千架,唔过一万架,我觉得我哋(的士司机)重有得做”,但强调政府同时要确保杜绝其他所有不合法的网约私家车。
消息又指,政府其中一个考虑方案是参考其他地方经验,规定网约私家车车费要高于的士。孙先生认为做法合理,“如果佢系合法嘅,你乘客坐上去系有保障嘅,但系佢唔好话平过的士,同的士差唔多嘅,咁我觉得好唔公平啦,咁系人都搭𠮶啲车啦,我都搭啦。”
他又提到,规定定价的做法更可确保网约车司机的生计,指曾在机场乘网约车到港岛石塘咀,车资仅200元,“重平过的士,我都唔知佢哋点生存”,认为做法是缔造了双赢局面。他认为若框架中明确限制网约车抽成比例,可更保障司机利益。
网约车牌照应设时限 可防止如的士牌出现炒卖
有知情人士透露,政府研究为网约车牌照设时限。孙先生认为,无论未来网约车牌照是否需要付费,都应该有时限。“你话你唔使钱嘅,系好似搅珠咁嘅,咁有个时限,我觉得都好正常啦”;若领牌有限额及要付费,则更应该设时限,因为可以防止如的士牌般出现炒卖,“例如五年后就取消,你(司机)攞呢笔钱出嚟、计啱条数,咁你咪去做啰。”
的士司机:网约车影响生计 发牌会加剧竞争
不过有的士司机仍不赞成。谭先生指自10年前网约车出现,生意已受到影响,“个个做到嗌救命”;他认为“最好唔好发牌”,因为香港现时已有1.8万部的士,若再向网约车发牌的话,一方面道路未必能负荷得到,另一方面乘客对点对点接送的需求量亦没有如此大,认为发牌会加剧竞争。
从事的士行业20多年的林先生,同样指网约白牌车的出现影响生计,自疫情起生意跌约一半。他不认同政府向网约车发牌会为的士业界带来好转,“客少咗,根本上你冇得做。”
问:网约车在香港是非法的吗?
答:香港法律规定,利用汽车载客取酬的行为必须取得“出租汽车许可证”,而长久以来,个人点对点交通服务主要由拥有牌照的“的士”提供;不过,当科技促使交通运输产业和市民出行需求发生根本变化,衍生“网约车”这种新型载客取酬营运形式,特区政府却迟迟未有打破的士牌照垄断,未能开放市场竞争,导致网约车在港服务11年仍未合法化。
问:政府停止增发的士牌照多年,带来什么问题?
答:香港目前共有18,163个的士牌照,因政府停发新牌导致数量稀缺,持有者可以控制市场形成垄断,并且催生了非常畸形的炒牌环境,令的士牌照由“公共交通资源”变成“金融炒卖工具”,在过去25年内由252万元被炒高至667万元。的士牌主将炒牌成本转嫁租车司机,迫使司机和乘客陷入“司机收入低—服务差—乘客埋怨—流失更多客—收入更低—服务更差—社会怨气更大”的恶性循环,更积聚的士和网约车之间的仇恨,种下社会冲突祸根。
问:的士与网约车乱局,应该怎样解决?
答:往届政府施政失当,既未有打破的士垄断,又未有落实网约车合法化,的士与网约车出现恶性竞争,影响市民出行体验、损害司机劳动利益,更令不同群体之间产生越来越大的怨气和怒气。有为政府理应敢于改革,坚持以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为主线、以乘客需求和司机权益为依归,推动网约车合法化,彻底打破的士垄断,重构点对点出行服务,杜绝公共运输服务资源的炒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