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合法化|Uber全球总裁吁规管勿限制司机数目 倡与的士共存
网约车服务2014年在香港兴起,11年过去仍未合法化,行政长官李家超本月10日曾回应指网约车是世界趋势,重申政府正考虑立法规管网约平台,但未明言网约车会否合法化。
Uber全球总裁兼首席营运总监Andrew Macdonald今日(30日)在报章撰文称,港府筹划规管网约共乘平台是一次难得机会,能够建立一套不仅支持现有服务,还能涵盖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规管框架,但他认为问题是香港能否再次引领国际,还是因循守旧而错过黄金机遇?
Andrew Macdonald提出,制订规管框架目标应明确清晰,包括保障行车安全、维持多元选择,为网约共乘平台和的士业提供共同发展的空间。Andrew Macdonald指,任何的司机人数上限均会延长乘客等车时间,也削减依赖驾驶维生的司机灵活挣取收入的机会。
拆局|李家超首提“合法网约出租车” 为的士以外网约车发牌铺路
特区政府早前预告网约车规管框架会于今年内出炉,特首李家超上月亦明确提到网约车平台要领牌,司机要买保险等,不过,网约车数量会否设限额则仍是未知知数。
Uber:的士牌照制度渐渐变质变投资工具 令行业欠改革动力
Andrew Macdonald今日(30日)在《明报》撰文称,香港的士行业采用的的士牌照制度数十年来已渐渐变质,由公共交通工具变成投资工具,与当初目的大相径庭,亦令行业欠缺竞争与改革动力。
Andrew Macdonald指,香港一旦失去网约共乘服务,可能重回过往交通服务质素不稳、甚至遭拒载的困境,他并忆述多年来有不少香港同事曾抱怨的士司机“唔过海”,他相信“没有人想回到过去网约共乘服务尚未出现的时代”。
他在文中称,港府筹划规管网约共乘平台是一次难得机会,能够建立一套不仅支持现有服务,还能涵盖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规管框架,但他认为问题是香港能否再次引领国际,还是因循守旧而错过黄金机遇?
Andrew Macdonald提出,的士行业曾是Uber最强烈反对者,但纽约、伦敦、香港及其他40个城市,乘客皆可透过Uber App预约的士。他认为政府规管目标应明确清晰,保障行车安全、维持多元选择,为网约共乘平台和的士业提供共同发展的空间,而任何的司机人数上限均会延长乘客等车时间,也削减依赖驾驶维生的司机灵活挣取收入的机会。
问:网约车在香港是非法的吗?
答:香港法律规定,利用汽车载客取酬的行为必须取得“出租汽车许可证”,而长久以来,个人点对点交通服务主要由拥有牌照的“的士”提供;不过,当科技促使交通运输产业和市民出行需求发生根本变化,衍生“网约车”这种新型载客取酬营运形式,特区政府却迟迟未有打破的士牌照垄断,未能开放市场竞争,导致网约车在港服务11年仍未合法化。
问:政府停止增发的士牌照多年,带来什么问题?
答:香港目前共有18,163个的士牌照,因政府停发新牌导致数量稀缺,持有者可以控制市场形成垄断,并且催生了非常畸形的炒牌环境,令的士牌照由“公共交通资源”变成“金融炒卖工具”,在过去25年内由252万元被炒高至667万元。的士牌主将炒牌成本转嫁租车司机,迫使司机和乘客陷入“司机收入低—服务差—乘客埋怨—流失更多客—收入更低—服务更差—社会怨气更大”的恶性循环,更积聚的士和网约车之间的仇恨,种下社会冲突祸根。
问:的士与网约车乱局,应该怎样解决?
答:往届政府施政失当,既未有打破的士垄断,又未有落实网约车合法化,的士与网约车出现恶性竞争,影响市民出行体验、损害司机劳动利益,更令不同群体之间产生越来越大的怨气和怒气。有为政府理应敢于改革,坚持以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为主线、以乘客需求和司机权益为依归,推动网约车合法化,彻底打破的士垄断,重构点对点出行服务,杜绝公共运输服务资源的炒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