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车队招外劳解司机荒? 陈美宝:优化入场门槛吸引新人
的士车队原定7月底完成筹备和投入服务,惟现时只有约1000辆确定营运,远达不到原定发牌条件,运输署早前透露会放宽发牌门槛。航运交通界立法会议员易志明今日(2日)在一项质询中提问,现时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只包括小巴和巴士司机,而市民对外劳小巴司机的评价正面,政府会否考虑为的士车队输入劳工,纾解五个的士车队招聘司机遇到的困难。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表示,认同市民对输入小巴司机的反应正面,因为这些司机熟悉路线,为市民提供好服务。但她没有正面回应是否需要引入的士司机,只强调政府现时希望透过的士车队制度及优化入场门槛,提升新人加入的士业的意欲。
新民党选委界议员陈家珮今日在立法会大会上就“增加的士司机数目”提出质询,指的士行业近年出现难以吸引新血入行的情况,随着首批的士车队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服务,将对的士司机有殷切需求。她促请政府交代有否计划协助业界吸引新人入行。
陈美宝:争取第四季实行优化后的的士笔试
陈家珮同时关注的士笔试程序及考核内容的改善,举例指现时GPS使用广泛下,有关地方及路线试题如何优化。
陈美宝表示,运输署会大幅减少和简化笔试中,有关地方和路线的试题,并更新题库令考核切合实务需要,举例为提升的士服务质素的的士车队制、记分制等,争取今年第四季实施优化后的的士笔试。
针对有否计划协助的士业界吸引新人入行的问题,陈美宝表示,政府已自2020年10月1日,放宽包括的士在内的商用车辆申请驾照的规限;的士车队方面,营办商积极参与专题招聘会,还提供新人介绍费、驾驶安全奖金、弹性工作时间等吸引新人。
特区政府去年发出5支的士车队牌照,希望可以革新点对点交通服务,在社会对网约车合法化呼声日涨及的士业施压反对“白牌车”之间谋取平衡。但距离7月底正式投入服务期限仅余不足一个月,五支车队却仍未能招聘足够司机。
根据牌照要求,车队正式营运时的士数量要达总规模六成即约2,100辆的门槛,但运输署上月预计,至本月底只有约1,000辆投入服务。政府早前宣布仍会在本月向的士车队发出正式牌照,运输署长李颂恩称,要“务实地”审视,让的士车队“先落地”。
田北辰关注会否调高收费 吸引新人加入车队
易志明发言时直指小巴引入外劳司机见成效,问政府会否把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扩展至的士业。实政圆桌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则询问运流局,若的士车队仍无法提供足够的士,会否再放宽门槛,“定系直头不设限”或者“博一博”,令车队的士对“街客收贵啲”。
陈美宝表示,在的士服务的改革上,的士车队制落实是重要一步,现时各个车队都在积极筹备,而筹备工作是双向的,运输署有透露会在7月正式发牌,希望令车队尽早落地,满足市民期望,达到双赢。
她续指,今日质询主题围绕的士司机入行和改善服务质素,以及车队制度的优化,“政府都会继续努力”。田北辰意欲追问,但被立法会主席梁君彦打断,“你嘅问题系好多评论嘅”,指陈美宝已经答复。
陈家珮亦关注政府有否计划协助的士业界吸引新人入行,陈美宝表示,政府已自2020年10月1日,放宽包括的士在内的商用车辆申请驾照的规限;的士车队方面,营办商积极参与专题招聘会,还提供新人介绍费、驾驶安全奖金、弹性工作时间等吸引新人。
问:网约车在香港是非法的吗?
答:香港法律规定,利用汽车载客取酬的行为必须取得“出租汽车许可证”,而长久以来,个人点对点交通服务主要由拥有牌照的“的士”提供;不过,当科技促使交通运输产业和市民出行需求发生根本变化,衍生“网约车”这种新型载客取酬营运形式,特区政府却迟迟未有打破的士牌照垄断,未能开放市场竞争,导致网约车在港服务11年仍未合法化。
问:政府停止增发的士牌照多年,带来什么问题?
答:香港目前共有18,163个的士牌照,因政府停发新牌导致数量稀缺,持有者可以控制市场形成垄断,并且催生了非常畸形的炒牌环境,令的士牌照由“公共交通资源”变成“金融炒卖工具”,在过去25年内由252万元被炒高至667万元。的士牌主将炒牌成本转嫁租车司机,迫使司机和乘客陷入“司机收入低—服务差—乘客埋怨—流失更多客—收入更低—服务更差—社会怨气更大”的恶性循环,更积聚的士和网约车之间的仇恨,种下社会冲突祸根。
问:的士与网约车乱局,应该怎样解决?
答:往届政府施政失当,既未有打破的士垄断,又未有落实网约车合法化,的士与网约车出现恶性竞争,影响市民出行体验、损害司机劳动利益,更令不同群体之间产生越来越大的怨气和怒气。有为政府理应敢于改革,坚持以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为主线、以乘客需求和司机权益为依归,推动网约车合法化,彻底打破的士垄断,重构点对点出行服务,杜绝公共运输服务资源的炒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