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合谋投地”还是“合谋不投地”? 揭开地产商不为人知的真相
地产代理公司合谋定价闹得满城风雨,被竞委会正式提出起诉是一件严重的事件。一向以来,社会上对地产代理的操守要求甚高,地监局的监管也甚为严厉,凭良心说,经过25年的发牌制度之后,地产代理的专业水平已经有所提升。在这次事件中,外界出乎意料地少有谴责声音,不知道是否如笔者所形容,本次合谋定价与其他行业的出发点有所不同,地产代理并非要赚取暴利,而是为了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
成也地产商 败也地产商
然而,近期坊间却对“合谋投地”和“合谋不投地”皆甚为不满。不少人认为,是地产财团“合谋投地”,大家有默契地出好低的价格,致使港府土地招标不是流标,便是要贱价卖地,也让个别地产商以超低价买到土地。就如今年9月份启德住宅地段,以53.5亿元招标售出,每呎楼面地价为5,392元,比2019年同区招标的每呎19,636元,足足便宜了7成,也比10年前启德首次卖地的价格还要低。时光倒流回到十年之前,难怪外界认为港府贱卖土地,更加责备地产商合谋定价投地。到底事实是否如此呢?
近期社会上又对地产商“合谋不投地”产生不满。什么叫“合谋不投地”,就是认为地产商们私下互相沟通,土地招标一起不落标,让港府在没有标书的情况下“零入标”收回土地。就如今年11月9日截标的港铁东涌东站土地招标,竟然一份标书都没有,于是外界又开始责怪地产商,认为是地产霸权再度出现,地产商不投地,目的想威逼港府让步,取消所有楼市辣招,让楼价立即回升。究竟真相又是否这样呢?
港府今年推出10次土地招标,有6次流标或没有标,仅有4次批出土地,流标率比中标率高。港府近年拼命花钱,收入却不甚重视,对于金融与地产两个最大贡献的行业,不但没有扶持,仍然坚持以“楼市辣招”来压抑刚性需求,捆绑正常交投,从而减少经济流通,也致使库房收入锐减。港府财政赤字严重,原本丰厚的储备如今只剩下不足7,000亿元,按照如此走势,不出三、五年储备将有可能全部花光。于是,大众便开始归咎是地产商“合谋投地”与“合谋不投地”的恶果,即成也地产商,败也地产商。
地产霸权还存在吗?
关于“合谋投地”与“合谋不投地”的原因,笔者认为应该揭开其不为人知的真相,究竟在今时今日强调已拿回土地主导权的港府强势领导下,还容许地产霸权存在吗?
答案几乎不可能!我们房屋政策中公私营房屋的供应比例已经由6:4之比,改为7:3之比,也就是说香港7成的土地将用来兴建公营房屋。根据相关官员透露,在可见的未来,基层市民皆能够成功上楼,连居住在㓥房、7年后才能申请上楼的新移民,也在尽力妥善安排中。解决基层民众的居住问题是热心官员最大的心愿,也是港府必将达到的房策目标。
再解读一下本文的主题“合谋投地”,今年9月份启德地皮以每呎5,392元标出,价格比10年前还低,当时立即引起港府有贱卖土地之嫌,坊间怀疑地产商联手合谋低价投地。其实,投得此地皮者为信和置业,由于想减低风险,还找来中国海外、鹰君和华人置业一起合作,信和置业财政稳健,属于零负债,老板黄志祥更是爱国商人,绝对不会专登“玩嘢”与港府作对,出此价是在商言商,考虑的是将来市场的价格、建筑成本、发展时间与利息负担等等。
再说“合谋不投地”一事,也是毫无根据。东涌土地零入标是因为位置比较偏远,目前同区现楼价格每呎在1万元多一点,而项目的成本包括建筑费、发展时间、利息支出等,已经将近1万元,若果再加上投标的土地价格和其他行政支出,已经没有水位,倘楼价持续向下,将来随时亏大本,显然不入标纯粹是“计唔掂数”的商业决定,并非“合谋不投地”行为。更重要的是,今天楼市成交十分疏落,交投已重回“沙士”时期,发展商新盘在重赏之下仍然出不了货,自然缺乏资金及意欲再去投地。
如果港府想顺利以卖地来增加库房收入,甚至让价格可以好一些,必须想办法创造成交,推出刺激楼市、股市以及经济方面的措施。地产商卖得出楼,自然会努力投地,就像中东盛产石油一样,都是一种产品,不必价高,只要做到货如轮转,一切就会变好,事情就那么简单,不要想得太多。
【财经专栏】蔡志忠|亚洲地产创办人、香港专业地产顾问商会会长
从事地产行业近38年,拥有丰富的工商舖投资经验。集团旗下企业包括财务、饮食、百货商店、超市、迷你仓、共享工作间等等,业务多元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