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灼见|良好的亲子关系建基于“心”和“口”

撰文: 张乐霈校长
出版:更新:

文: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张乐霈
常常听到孩子和父母以下的心底话:
孩子说:“父母根本就唔锡我⋯”;
父母说:“比个良心你当狗肺!”;
孩子说:“你们都唔明白我!”;
父母说:“我食盐多过你食米!”。
现今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孩子和父母互相埋怨,孩子觉得父母烦厌,只会管制他们,从来不明白他们;相反,父母觉得孩子不长进、不听话、不欣赏他们的付出⋯⋯所以无论我们在任何的角落,都会听到孩子与父母的“对骂”,更甚的会看到他们动手。但所谓“切肉不离皮”,相信孩子和父母的心底里一定最疼爱对方,但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境呢?作为父母可以怎样与孩子好好沟通,大家维系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关系呢?

笔者学校举办家长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讲解家长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校长提供)

父母的说话需带有同理心

父母与孩子说话的时候,需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更需要留意说话能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抑或是雪上加霜。

孩子在比赛中输掉了,父母很多时候会说:“你有无尽力㗎?我已经叫你平时练习认真一点⋯⋯”这样说只会令孩子觉得父母不明白他们,没有体谅他们在比赛中遇到的压力、挫折和问题,只是不停质问,这样令孩子感到无奈、不开心甚至愤怒,所以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可以这样说:“我们明白你会觉得失望和失落,但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你今天的表现已经是我们心目中的冠军了!”

父母的说话勿带有疑心

父母有时候对孩子有一些既有的想法,每当孩子未能达到他们心目中的期望,自然就会抹杀了孩子的一切付出,再有一连串的带有对孩子不信任的“理论”,使孩子不但没得到父母的安慰,更令他们感到不被尊重,心中的不忿不减反增。

孩子派回考试卷,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这时父母就开始他们的“理论”讲话:“你又话已经温好晒,最后又是咁低分⋯⋯”、“我已经叫你温多几次,净系读出声唔足够,要写多啲生字,你又话识⋯⋯”、“下一次考试前一个月就要停晒所有活动⋯⋯”其实在这刻以“理论”代替了沟通,实在已经补救不到成绩,倒不如可以这样说:“我们知道你也希望考到90分以上,只是一时失手⋯⋯”就算父母真的见到孩子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也应先肯定他们的努力,再于稍后教导他们如何改善自己。

父母的说话需给予信心

父母一直希望孩子是最好的,所以都理所当然与其他的孩子作比较,人家的孩子所做的都比自己的优胜,这样令孩子觉得自己不及他人,渐渐就失去自信,不愿接受挑战,也会害怕失败。

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父母他的小提琴老师说他下年可以报考二级,老师鼓励他努力练习,可惜,父母听到后却无奈说:“你学咗两年先考2级,但你班上有同学学咗一年已考3级,点解你咁差,一定系你平时练咁少,嘥晒我啲钱⋯⋯”孩子听到后一定很伤心,因为原来希望被父母赞赏,却换来一些打击孩子信心的说话。父母应该欣赏孩子的坚持及鼓励他们发展兴趣,倒不如说:“恭喜你!只要你坚持练习,专心上课和多练习,你一定会成功,我们对你有信心。”孩子听到后实是多了一份支持和信心,不怕困难勇于尝试。

父母要明白孩子很重视他们的说话,所以要多说有同理心、没有疑心和给予信心的话,不单能培养正面、自信和坚毅的孩子,更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张乐霈。(张乐霈校长提供)

作者简介:
张乐霈女士现为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从事教育事业二十余年。张校长致力推动课程发展,尤其评估素养,著重学习、教学及评估的连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能。此外,她带领各科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寓学于乐,并装备学生俱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