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灼见|树木与环保意识: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文:秀茂坪天主教小学叶春燕校长
在当今社会,环保意识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要培养下一代的环保意识,需要从小著手。秀茂坪天主教小学的创新举措正是透过认识树木,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环保意识及爱护社区的观念,从而形成对地球的珍惜与爱护。
树木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不仅提供氧气,还是生物栖息的场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秀天小的老师们深知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因此三年前决定开展一系列与树木相关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们从小认识树木的价值。
课程的设计包括树木的生长过程、认识学校树木的种类(有70多种,学生需要在六年小学中分阶段完成课程)、树木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自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态功能。这种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对树木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本校老师积极运用香港中文大学胡秀英植物标本馆为本校设计的校园植物志进行校本认树活动,让本校学生运用网上平台进行校园植物辨识,包括香港常见植物及其花果特征,以科学角度辨认土沉香、大树菠萝、杨桃、菲岛福木等校园植物,从辨认校本植物建立校园归属感。
透过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秀英植物标本馆指导,以STEAM教育及社区植物为主题,推展校园社区植物生态普查计划,项目涵盖S (学习植物科学知识) 、T (运用流动装置作记录)、 E (设计植被分布的地理位置定位)、A(绘制植物科学画作)、 M (统计物种数量)。胡秀英植物标本馆会安排大学导师到校与老师一同为学校及其附近社区普查植物品种分布,并运用GPS地图标示植物位置。
本校亦积极将AI人工智能技术加入校本植物认树课程中,于六年级ICT课程中,学生有机会尝试从科学家角度出发,以利用图像辨识技术制作植物辨识装置,以协助科学家进行植物普查。课堂上学生会运用Micro:bit及Huskylens装置,以编程方式于控制装置进行图像辨识。
在认识树木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意识到树木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学生需要亲手栽种树苗,并在栽种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照顾树木,了解树木的生长需求。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实际参与到环保行动中,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为地球做出贡献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珍惜自然资源,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们了解到,每一棵树都是大自然的宝藏,应该被悉心呵护。
季天小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关于树木和环保,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珍惜。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们逐渐形成了爱惜地球的观念,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每当他们看到一棵茁壮的树木,心中都会涌起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学生们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环保的价值,并将这种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未来,这些孩子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用他们的行动去推动环保和社区建设。
作者简介:
叶春燕女士现为秀茂坪天主教小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现为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津贴学校公积金投资小组委员会委员,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委员,津贴小学议会副秘书,中国香港学界体育联会小学体育理事会委员,中国香港学界体育联会九龙东区小学分会副主席,香港天主教教区学校联会小学组执行委员会委员,观塘区学校联会活动组委员,香港教育大学小学人文科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课程顾问。叶校长一向致力推动及实践电子学习、STEAM教育、艺术教育、生态保育及价值观教育。叶校长带领学校与各社福机构,大专院校及教育局推行多个先导计划,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领导学校探讨及研究各教育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