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灼见|培养人工智能素养 迎接人工智能新世代

撰文: 冯家俊校长
出版:更新:

文: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冯家俊校长
香港教育界近年积极推动AI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者已积极准备中,家长应该怎样为子女装备去迎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呢?
在香港高度数码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子女善用人工智能(AI)而不过度依赖,需要家长有策略地引导孩子建立科技“人工智能素养”。

看似是很深奥亦难实行的事,其实家长可以透过培养子女以下的能力,令子女装备人工智能素养:

培养三大核心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校长提供)

1. 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

子女每次使用AI工具时,都要求子询问三个问题:

“这个答案的资料来源是什么?”

“如果AI出错,我该如何验证?”

“如果是一名专业人士解同一问题,会用不同方式解决吗?”

生活例子:子女如用AI数学解题后,要求子女用传统方法重新计算,将算式及答案比较一下并分析原因。

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与子女约法三章,制定“AI使用协议”,订立使用“AI时间表”。

生活例子:要子女先独立思考30分钟,才可利用AI,并且要求子女运用AI时记录自己所给予应用程式的提示及要求。

鼓励孩子找出AI的错误并自行修正,让子女明白AI只是他们的助手,并不是所有生成的资讯都是正确无误的。

3. 培养子女适时参与多元化而有意义的活动

让子女参加多元化的课余活动,节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生活例子:每周六下午完全不用电子设备,安排子女欣赏艺术展览、义工服务及户外活动。

各位家长,与其禁止或放任子女运用AI人工智能,不如建立让孩子了解怎样建立人工智能素养,将素养培育融入家庭文化。

最终目标是让孩子成为“AI驾驶员”——既能驾驭工具提升效率,紧握人类独有的方向盘:批判力、创造力与对资讯真伪的判断。

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冯家俊校长。(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冯家俊先生现为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校长,从事教育事业28年。现为西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理事、民政事务总署地区青年发展及公民教育委员主席、西贡区公益少年团执合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顾问,一向致力推动及实践电子学习、STEAM教育及自适应学习。冯校长带领学校与教育局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教育大学推行不同的计划,提升学生学习经历,并将学校成功经验向学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