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灼见|从阅读中学习:增强同理心与关怀
文:秀茂坪天主教小学叶春燕校长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时,不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旅程。作为校长,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阅读如何能成为培养同理心与关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透过阅读来沉淀心灵,学习理解他人、关怀世界。
心理学研究显示,经常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同理心。这是因为当我们沉浸在故事中时,大脑会自然地将自己代入角色的处境。比如当我们读《鲁宾逊漂流记》时,会感受到孤独求生的艰辛;读《小王子》时,会体会到纯真友谊的可贵。这种“感同身受”的体验,正是同理心的基础。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背景。透过阅读不同国家、文化的作品,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例如:
读《安妮日记》理解战争中的苦难
读《少年小树之歌》认识原住民文化
读《一百件洋装》体会被霸凌者的感受
除了阅读外,学校亦会定期举办不同与图书相关的讲座及活动,例如我们曾邀请绘本作家RAIN HAZE与高小学生认识本地硕果仅存的手作艺术,培养保育本地文化的意识;亦曾前往香港唯一的活字印刷厂,在“光华印务”第二代传人任伟生先生的带领下,深入探索活字印刷的起源与演变,并亲眼见证这门古老工艺的精湛技艺,感受文字艺术的深厚魅力。
我们亦携手本地非牟利机构“大澳流浪猫之家”创作了一本以流浪动物为主题的画集《100个小孩眼中的大澳猫猫》,在创作画集之前,学校特别安排学生前往大澳,进行一次别具意义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了解流浪动物的生存现况,并亲身体验如何照顾这些被遗弃的生命。大澳的自然景观与动物故事为学生的创作注入了灵感,让每一幅画作都蕴藏著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反思。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书中的启发转化为实际行动,与友好分享感动与心得或将阅读所得应用于服务学习,用更温暖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
同学们,阅读就像在心田播下善意的种子。当我们读得越多,就越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理解得越多,就越懂得关怀。期待你们都能成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者,用知识丰富自己,用同理心温暖他人。
让我们一起在书海中航行,在阅读中成长!
作者简介:
叶春燕女士现为秀茂坪天主教小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现为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津贴学校公积金投资小组委员会委员,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委员,津贴小学议会副秘书,中国香港学界体育联会小学体育理事会委员,中国香港学界体育联会九龙东区小学分会副主席,香港天主教教区学校联会小学组执行委员会委员,观塘区学校联会活动组委员,香港教育大学小学人文科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课程顾问。叶校长一向致力推动及实践电子学习、STEAM教育、艺术教育、生态保育及价值观教育。叶校长带领学校与各社福机构,大专院校及教育局推行多个先导计划,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领导学校探讨及研究各教育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