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灼见|既然逃不过考试,不如正面看待最为妙

撰文: 张乐霈校长
出版:更新:

文: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张乐霈
人生有多少次考试?每个人自出生可能由两岁开始就要面对不同形式的考试,所以把考试看待为朋友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

学校增加日常评估,以多元化的模式评估学习成效,减轻考试压力。(张乐霈校长提供)

当考试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善用考试促进成长,善用考试锻练耐力,善用考试装备自己。要令考试被视作一件“正面”的事,无论自己、家长、学校、社会也需有共识,共同朝著一个方向前进。

考试促使孩子作恒常温习

只要学校把传统考试略为转型,由“一试定生死”改为多个“小测”、“小评”,把考试的风险降低,甚至在没有预早通知学生下的情况进行,学生因而养成恒常温习的习惯。我校逐步加入日常评估,以多元化的考试,多角度评估学生的表现。家长亦需转变对考试的概念,倘若孩子在一次考试中表现欠理想并不代表全部,家长宜与孩子培养日常习惯,预备孩子随时接受“突击”测验的能力。

考试为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考试的确为学生和家长带来压力,但如能好好处理,家长及孩子却可把负能量转为正能量,考试也可以有益处。要应付考试,学生需有一定的坚持,抵挡身边的诱惑并专心准备。同时,考试有助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也可以藉一些工具教导学生管理时间,以平衡学业、活动、休息及玩乐的时间。

考试为孩子奠定下一个目标

考试的成果其实可以作为孩子自我检视的好工具,所以考试过后的检讨工作不容忽视。在学校层面上,老师除了给学生解说难题、做试后分析外,也应该善用分析结果回馈课堂教学,甚至整个科组的目标。在家长层面上,家长可利用考试成绩与孩子作检讨,检视学习习惯和方法,也为下一次的考试定下进步的目标。

无可置疑,“考试”听起来好像很可怕,但“考试”也可以带来一点动力,藉著考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态度,为迎接未来的挑战作好准备。

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张乐霈。(张乐霈校长提供)

作者简介:
张乐霈女士现为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从事教育事业二十余年。张校长致力推动课程发展,尤其评估素养,著重学习、教学及评估的连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能。此外,她带领各科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寓学于乐,并装备学生俱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