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选案|邹家成认为选最多具抗争意志的人入议会 才是初选的意义

撰文: 凌子淇
出版:更新:

民主派初选案今(7日)午续审,本土派的邹家成继续作供,他称另外两位《墨落无悔》发起人梁晃维及张可森皆不信35+能够实现,在这前提下,他们认为选出最多具抗争意志的“代议士”才是初选意义,而《墨》能让参选人展现抗争意志。他又指,“揽炒”一种“侧重于自我牺牲”的态度,不是禁忌而且十分常见,当有权者打压无权者,有反抗便会有揽炒,例如罢工本亦是一种揽炒,这可拉近双方的政治势力,为和谈带来可能。

邹家成指,35+只是一个名,35-才是未来的议会。(资料图片/张浩维摄)

35+只是一个名

邹家成供称,“泛民35+”的目标,是要在议会中取得过半议席,但《墨落无悔》并没有以35+为前提,虽然声明有提及弃选机制,即使参选人遵守弃选机制,也不代表民主派可实现35+。他指“35+”只是一个名,目标议席数字并不会影响初选意义,对他而言,初选最大意义是要选出最多具抗争意志的“代议士”进入立会。

声明是要将政治理念带给选民

法官李运腾问,不论是“35+”抑或“35-”,仍无阻邹发起《墨》?邹解释,基本上他和另外两位发起人都不相信“35+”能够实现,觉得“35-”才是未来的议会想像,所以他们认为选出“代议士”才合情合理且实际可行,故此需向选民展现抗争意志,而《墨》便是这样的一份声明,将参选人的政治理念带去选民面前竞争。李官指,事实上差不多所有参选人都有签署《墨》。邹坦言,不清楚其他人签署的动机,亦不知他们想如何利用声明。

邹家成指支持35+的有三类人,但他却是第四类。(资料图片)

表面上支持35+的三类人

李官再问,不少被告在庭上都称不相信35+,是否有人曾在协调会上向戴反映?邹指没有,但认为以他观察,表面上支持35+的参选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人,他们明知35+不可能,但仍然继续宣扬35+“贩卖假希望”;第二类人,则是相信35+有可能,并形容是:带一点天真嘅理想主义者;而第三类人,有其政治勇气及承担,他们知道35+不可能,但仍尽力完成这项“任务”,目的是要撕破假象,即:“话畀全世界知,无论我哋点努力都好,当权者都系唔会畀我哋攞到35+”。

邹补充,他不属上述三类对初选采取较积极态度的人,而是因应第一类“政棍”而出现的第四类人。但邹的代表大律师及三位法官未有追问,何谓他口中的“第四类人”。

闻说传统泛民要求不签初选文件

庭上另播放一则三位《墨》发起人的受访片段,邹提到:“唔可以畀泛民主派撕毁约章。”邹解释,“泛民主派”是指传统泛民,当时曾听说有不少传统泛民约见戴,要求初选不签署文件,他认为这与戴在记招的说法有关,故在访问中有此言论。

揽炒是侧重自我牺牲的态度

另张可森在访问中谈及“揽炒”,邹认为揽炒对他而言是一种“侧重于自我牺牲”的态度,若将揽炒精神延伸至初选,具体表现就是实践议会内“寸土必争”,以及在议会内不惜自我牺牲阻止恶法,令到行政机关收到制衡及无法推动恶法。

认为揽炒可带来和谈的可能

他又指,揽炒从来都不是一种禁忌,而且十分常见,当有权者打压无权者,有反抗便会形成揽炒,就如劳方罢工以求资方改善工作环境,罢工本亦是一种揽炒,可拉近双方政治势力,为和谈带来可能。

16名受审被告。(详看下图)

+12

16名表证成立的被告:吴政亨(44岁)、郑达鸿(34岁)、杨雪盈(36岁)、彭卓棋(28岁)、何启明(34岁)、刘伟聪(55岁)、黄碧云(63岁)、施德来(40岁)、何桂蓝(32岁)、陈志全(50岁)、邹家成(25岁)、林卓廷(45岁)、梁国雄(66岁)、柯耀林(51岁)、李予信(29岁)、余慧明(35岁)。控罪指各被告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7日期间,串谋他人旨在颠覆国家政权。

31名已认罪的被告。(详看下图)

+26

31名认罪被告:戴耀廷、区诺轩、赵家贤、钟锦麟、袁嘉蔚、梁晃维、徐子见、岑子杰、毛孟静、冯达浚、刘泽锋、黄之锋、谭文豪、李嘉达、谭得志、胡志伟、朱凯廸、张可森、黄子悦、尹兆坚、郭家麒、吴敏儿、谭凯邦、刘颕匡、杨岳桥、范国威、吕智恒、岑敖晖、王百羽、林景楠、伍健伟。

13名准保释的被告,其中10人不认罪。(详看下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