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何失落最自由经济体宝座? 保持独特地位 需有清晰定位

撰文: 蔡志忠
出版:更新:

根据加拿大智库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于本月19日发表的《世界经济自由度2023年度报告》,香港53年来首次失去冠军之位,排名仅以0.01分输给新加坡,屈居亚军。表面上看0.01分是极细微的差距,香港下一年随时可以反胜,但实际上将来差距只会愈拉愈阔,实在难有机会反超对方,原因大家都明白,评级机构是在加拿大,一个与中国并非友好的西方国家。

对于输给新加坡,笔者并不同意,尤其是在军事干预和规管方面被对方大幅度超越,让人十分费解。众所周知,新加坡“严”是出了名的,而香港向来是言论自由的地方,纵使近年发生一些变化,仍然不是西方所形容的那么“严”的地方。香港要继续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就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港人更要竭力捍卫它。近年来某些欧美国家将香港形容为内地城市,一方面是要抢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要打击中国崛起的势头,这是中西方两个不同的制度之争,带来了复杂的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

失去最自由经济体 力保独特地位和优势

政治的不稳定也产生经济的不稳定,如果说近年香港外资撤离与政治无关,那肯定是假的。那么既然要搞好经济,便需要有一个和谐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中央多次表明,支持香港长期拥有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等等。香港必须以创新及包容的态度,抓紧时机,急起直追,不但要理顺国际关系,更要引进和留住资金人才,才能保住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保持香港独特地位和优势,这也是贯彻落实香港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无可否认,香港的股市和楼市仍然是主要经济支柱。日前就这些重要议题,我们几位地产界人士与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会面,并发表和提交了不少意见。我个人认为,楼市的需求,也就是成交量有多少,某程度上与发展局对土地的规划有直接关系,就如在上一届林郑月娥年代,为了照顾低下阶层买楼及居住需要,特意将公私营房屋供应比例由6:4之比,提升至7:3之比,这当然也显示在管理需求措施即“辣招”的捆绑之下,私楼的需求已大幅减少。虽然需求不断下降,但是亲民的宁局长表示,政府的交椅洲填海工程以及北部都会区计划事在必行,都在如期进行中,政府要确保政策的连惯性,不能朝令夕改。

蔡志忠指,为楼市减辣或撤辣,目的并非想楼价上升,而是要增加楼宇交投量,籍此振兴各行各业经济流通。

优化楼市辣招 从经济角度出发

关于楼市辣招,笔者也反映一下意见,纵使已错过最佳撤辣时机,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减辣总比不减好得多。如果想吸引外资、企业和人才,豁免买家印花税(BSD)是恰当做法,对于优才买楼的30%印花税退税安排,宜由7年减至3年,才能增加一点买楼的吸引力,否则市场没有此等买楼个案,最后可能沦为空谈;还有双倍印花税(DSD)方面,笔者提议除了自住物业之外,开放给港人可支付同样的从价印花税,买多一层楼作为投资;当拥有第2层楼之后,便可实施额外印花税(SSD),这样并不会造成短期投机活动。此外,租务市场上有好几万个优才专才进来,让业主不单止只有一层楼自住,还可以有多一层楼收租,这样可遏止不断攀升的租金成本。

笔者向当局提出建议,完全是以经济作为出发点,为楼市减辣或撤辣,目的并非想楼价上升,而是要增加楼宇交投量,籍此振兴各行各业经济流通;就如股票买卖的印花税一样,相信港府将会推出“组合拳”以减税方案救市。至于楼市为什么需要放宽DSD?原因也是因为努力储蓄的港人,假如不让他们买第2层楼收租,他们不甘心把钱放在银行,结果不是跑去购买股票债券,便是购入金融产品,甚至近年来十分流行的虚拟货币,如JPEX一样,最后有可能导致血本无归。

【财经专栏】蔡志忠|亚洲地产创办人、香港专业地产顾问商会会长

从事地产行业近38年,拥有丰富的工商舖投资经验。集团旗下企业包括财务、饮食、百货商店、超市、迷你仓、共享工作间等等,业务多元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