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听民意 评论员亦应有赞有弹|汪敦敬
香港金融管理局上星期(12月4日)推出一次特别安排,放宽楼花住宅按揭(容许银行可以向合资格用家提供最高八成的按揭贷款,以及上调“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至六成)。虽然是事后的补镬,但的而且确是一个正确的做法,笔者认为值得一赞!
早两天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就简朴房作出补充,提出会调整有关的方案提交立法会审批,这亦是回应市场的意见,避免因简朴房而引起了㓥房业主过早改动。简朴房的标准虽然有人觉得定得有点离地,但出发点仍然是想㓥房的阶段早日完结,从政者只要肯作出修正,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而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新任局长罗淑佩亦表示,一签多行实施后,本月7日录得14.5万内地旅客人次访港,较上月每日平均旅客访港数字增加28.5%,让港人一同同心协力,展现一个更好的笑容,笔者欣赏这种说法,即是领导群众向正确方向去乐观争取,这才是一个好的为官之道,我虽然对政府处理市场上经常作出批评,但赞扬的也不少,我欣赏现届政府十分重视聆听意见,当然我们的困难就是政府聆听不同的意见后,有时候是需要一点时间去分辨哪一个才是适合的,难免会花多点时间!
但笔者觉得仍有一些事情是可以争取事前做的,例如我之前提过数十年前卖楼花的方式是由银行担保按揭成数的,即买家在入伙的时候是可以保证借到买入楼花时的原价八成,起码1982年笔者入行时所见的楼花市场是这样,我曾与银行讨论过这个做法,银行觉得是难以评估风险,肯面对难以评估的风险正正是保障客户的重点,当银行评估不到风险自然就不容易用价单去借出充分的按揭,那发展商就要考虑用较低价或者为这个按揭作出部分担保,有这个实际数字去做编制挂勾,楼价就不容易急升,大家可能忘记了过去十年楼花很多时的升幅都远超过二手楼,试过有一年同一区同类型楼花的呎价是上升超过三至六成,但楼花是没有计算在楼价指数之中,所以楼花带动的上升牵动力其实是无从监管的,若法例需要提出按揭担保,就不会将不确定的风险转嫁小市民承担了,与其事后银行一起“挨义气”去给予借贷“补镬”以维持稳定的金融环境,不如在事前买楼的时候已经得到合理牵制吧!
笔者认为有识之士要尽言责,好的管治不应该像以前般是靠反对派去反对及牵制政府,应该好像现在政府乐意听取民意,而民意亦是有赞有弹。如果政府做到这点,笔者认为市民应该珍惜羽翼,评论者应有格,我们有弹有赞之余,当然要避免不要有意或无意之间呼应了一些外部势力对政府的攻击,而且评论者只是分享心声,很多时未必正确的,应体会政府所面对的问题,所以评论者也要有风度,政府听了之后未必会跟随,大家都要学习互相信任。
【财经专栏】祥益地产总裁汪敦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