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镜|多久做一次?哪族群属高风险?没问3个问题“等于白做”
根据台湾卫福部最新资料显示,大肠癌已连续14年成为台湾癌症发生率第1名,先前也有不少知名人士因罹患大肠癌离世。
喜欢聚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长期处于生活压力大的状态,没有规律的运动等都会加速大肠癌发生的风险。台大医生邱瀚模提醒,照完大肠镜一定要问“3个问题”,否则等于白做了!
《ETtoday新闻云》报道,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消化内科主诊医生谢文斌指出,高风险族群建议接受追踪性大肠镜检查的间隔时间为3年,低风险族群建议3至5年,若粪便潜血检查阳性但初始大肠镜检查为阴性,也建议每2年接受1次的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
相关文章:大肠瘜肉|大肠镜检查前低渣饮食怎么吃?依据3原则选择清肠食物
一旦大肠镜检查发现有瘜肉,就会建议依据不同情况接受追踪性大肠镜检查。至于哪些人为高风险族群?谢文斌医生表示,高风险检查结果定义为:
・三颗以上的大肠腺瘤
・腺瘤大小大于1cm
・腺瘤在病理诊断有绒毛状成分(adenoma with tubulovillous / villous histology)腺瘤有高度异生变化(high grade dysplasia)
台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台大医学院内科临床教授邱瀚模在《健康2.0-名医观点》影片中提醒,大家照肠胃镜若选择全麻,待麻醉退去醒来后,记得问3个问题:
1. “我肠子有清干净吗”
邱瀚模说,有些人认为越早清越干净,其实不见得,“跟你考试一样,越早开始念书不会考得比较好,考前刚好念完会考得比较好”。
2. “有没有做到盲肠”
因盲肠位在肠镜检查时的最底端,有无照到盲肠代表检查有没有伸到最深处,“没有的话,是技术问题还是没清干净”。
3. “有没有发现肿瘤性瘜肉”
邱瀚模表示,照大肠镜时发现的瘜肉数目、性质、大小,都会影响日后追踪的间隔频率。有些人醒来后迷迷糊糊的,结果没听清楚医嘱,大瘜肉恶化成大肠癌,实在冤枉。
相关文章:大肠癌|肥胖饮酒7种人属高危险族群!留心6大症状粪便带血要就医
美研究3种食物可预防大肠癌
过去今周刊报导,国际知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在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一项最新研究,学者透过已发表的45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估饮食因素与诱发肠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摄取较高的膳食纤维、钙质,以及乳酪,可以帮助降低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此外,减少摄取酒精以及红肉,同样有助于预防大肠癌。
随着红肉的摄取量增加,以及大量饮酒的饮食习惯,都容易让大肠癌发病风险逐步提高。
2大错误饮食 容易导致大肠癌
由于肠癌初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很常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第2期或第3期,或是出现癌细胞早已转移到其他部位的状况。
其实只要避免摄取过多以下2种食品,能降低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错误饮食一 :红肉与加工食品
高脂肪的红肉饮食与加工食品例如:猪油、奶油、芝士等,都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材,肠道为了促进消化,会刺激大量胆碱的分泌,如此就会破坏肠道的益菌和坏菌的平衡。
错误饮食二:酒精
酒精会让小肠中的细菌大量滋长,引发胀气、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甚至有研究指出,小酌也可能会让“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因此要远离肠癌最好还是滴酒不沾为妙。
【延伸阅读,更多银发保健养生建议】
肠道健康|晚餐都吃烧烤炸物又不爱运动?遵守3原则降大肠癌风险
大肠癌|粪便沉落底是肉类吃太多?从大便可观察膳食纤维是否充足
延伸阅读:
不只单纯肠胃问题!“肠躁症”可能影响心理健康…5大类饮食这样调整:豆浆、苹果、花椰菜都别吃
她BMI仅19,超音波却扫出“脂肪肝”!医揭4大迷思:瘦子、吃素、抽血正常都可能“中奖”
【本文获“今周刊”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