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灼见|资讯时代的孩子:科技高手,生活能手?
文:天佑小学校长李喜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现代的学生,虽然生于资讯爆炸、科技发达的年代,无论在搜寻资料、使用应用程式(APPs)等,样样精通,完全难不倒他们。惟自理能力、理财概念和做人处事等方面的能力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下尝试与大家分享一下。
1)自理能力
现象观察:
日常基本生活技能缺失:部分学生缺乏基础家务能力,如简单的烹饪、执拾家居;
过度依赖科技与他人:如时间管理会依赖电子闹钟、面对问题时会习惯 "即时求助" 而非自主解决;
抗逆力不足:遇到生活琐事易产生焦虑,缺乏解决问题的耐性。
成因:
家人过分保护,事事代劳,导致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学习;
科技太方便了,虽然智能设备简化了生活的流程,但同时也弱化了孩子动手做的能力与责任意识;
学业压力大,重视生活技能的相对少。
2) 理财观念不成熟
现象观察:
孩子在花费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想要”就买,没有理会是否真的有“需要”;
平日习惯使用电子支付方式,欠缺金钱实在的感觉;
从小没有养成储蓄的习惯,缺乏财务规划的意识。
成因:
在学校正规课程当中,没有教授理财的课题和相关的知识,故没有相关的训练;
社交媒体营造“消费主义”的气氛炽热,网红经济泛滥,容易造成非理性的消费;
现代的家庭经济条件不俗,孩子们容易向父母取得丰裕的零用钱。
3. 崇尚个人主义
现象观察:
孩童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
重视自己的自由多于责任,不愿依从既定的规矩;
团队合作能力较弱,缺乏沟通与妥协的技巧。
成因:
家庭结构的转变,独生子女的比例上升,强调自己的重要性;
经常受社交媒体的影响,不懂易地而处;
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的冒起。
看到以上的分享,不知道身为家长,您们有甚么感觉?而作为学校,我们和家长一样,始终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那我们可以做甚么来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
就以本校为例,我们早已在非正规课程里面,例如在“生活指导课”内加入有关生活技能与理财教育的课题,包括模拟财务游戏、时间管理、穿鞋带、执书包、折衫……另外,我们也有积极推动服务学习,让同学们清洁海滩、大扫除、到幼稚园讲故事及宣扬爱德;并且在常识科,透过运用不同的思考工具作“时事评论”,以训练他们的批判思维。
至于在家庭方面,各位家长要学会适度放手,并为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学会做家务。不然的话,他们将来很难独立地照顾伴侣和自己的孩子。另外,即使自己有经济能力,也不宜给予孩子过多的零用钱,因为只有在不足够的情况下,孩子才学会认真地思考,以及懂得如何储蓄和分配开支。
我们要知道,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成长的基石,而生活能力、价值判断等,才是支撑孩子终身发展的底座。让我们一起努力,帮助孩子在掌握科技工具的同时,也能建构好生活的根基,燃点他们美好人生的灯塔。
作者简介:
李喜森先生现为天佑小学校长,从事教育事业33年,在校致力推动生命教育——“蝴蝶保育计划”,期待学生能够懂得珍惜生命。李校长也热爱书法艺术,现为香港书法专业人员协会执委之一,并在每个主日于马鞍山圣方济堂以歌咏团团长的身份推动堂区之福传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