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浪漫 Dear Jane的概念歌曲|歌词心头好|林纶诗专栏

撰文: 林纶诗
出版:更新:

八十年代乐队热潮是香港乐坛光辉的证明,二十年后,香港再涌起乐队潮,Dear Jane、ToNick、Supper Moment、KOLOR、Rubberband、Mr……发展十多年,看著个别乐队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及乐迷,似乎比八十年代乐队走得更长更远。

文:林纶诗

他们的起点没有八十年代的乐队曯目,一大缺点是没有重量级词人坐镇。乐队多包办音乐,但对歌词的敏感度也重要,才能走出自己的风格。以上乐队中,Dear Jane 和ToNick的用词和主题是较简单直接,被视为年轻一辈的偶像。我去看Dear Jane音乐会就被人说是“扮后生”,实情是他们也出道十多年了!场内其实都是中年人,现在的中学生应该是听Mirror或K-POP吧…...

+8

记得Dear Jane初出道时,有说明乐队取名自Dear John letter(分手信)的另一性别版本,目标就是多讲男士视角。那时觉得乐队本身就是男生角度啦,追女沟女呀,兄弟奋斗呀,或者理性地说说世界大事,不外乎这些吧?结果2016年一出七字三部曲《哪里只得我共你》 、《只知感觉失了踪》、《经过一些秋与冬》,就觉得有意思了——男生的工整、理性、深情,以不造作最自然的声音唱出,配合香港地景的MV,Dear Jane真成概念主导、主题式的乐队了!

+5

自此之后,Dear Jane更成“长歌名”乐队,而其歌名亦有“自我解说”的风格,是典型男生那种 “我说的已说完,就字面那是那个意思,别叫我再补充了”,非常self explanatory。近年曲目《永远飞行模式》、《人类不宜飞行》虽然趋向多点修饰,但仍是直白易明。这两首对我而言是另一主题,前者指手机的飞行模式,象征截断联络,“即将一切信号都中断”;后者是以飞行比喻不可能的爱情,“不够浪漫人类怎飞行”。作为女生的我,就是看著 Dear Jane简单的男生浪漫,如其唱腔及编曲,持续蜕变!

【作者其他文章|郑秀文和我们的主题曲

+8

(专栏“歌词心头好”隔周刊出。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林纶诗,80后中大人,钟爱香港流行文化。写过乐评、做过评审,最喜欢合唱歌。

延伸阅读——

乔木谈摄影:你选择聚焦的影像是带有一丝自我投射

黄沾的遗物|论文战后讲到回归 广播道访问四大天王粉丝极痛苦

李志清画写沙田大围白田村细路旧时生活

文学新人叶秋弦散文记录故乡年代

三不管地带|九龙城寨生活照﹕你有你堕落 小孩在天台玩得很尽兴

书展尚未回复疫前人潮 开幕最瞩目书种是......

黄沾和香港流行文化|林纶诗专栏

粤语“包剪揼”“呈沉磨较叉烧包”考证有书可查

80后男男因“生理需要”合租书摊?专访望日、邓赐民

梁慕灵:小说所写的香港好像突然成为某种历史

由危险荒岛到知名东方之珠:形塑香港的旅游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