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后|张国荣今天仍在提醒香港谁值得我们关心|林纶诗

撰文: 林纶诗
出版:更新:
+8

2020年末,疫情磨蚀人心,当时出了一本书叫《镂空与浮雕》,作者范俊奇为马来西亚人,记录了一个外人对香港巨星们的观察和感想,是我抗疫隔离中的精神食粮。第一个章节说的,就是哥哥张国荣。然后,在写梁朝伟、张曼玉、梅艳芳的文章里,也见到哥哥的身影,是“你离开了 却散落四周”的最佳写照。

文:林纶诗 | 原题:疫情。死亡。张国荣

书中有他在梁朝伟家借阳台抽烟的片段,也有他在麻将桌上玩得不亦乐乎,不满梁朝伟不断跟他讲茶叶的片段,也有梁朝伟在他丧礼后,回家冷静擦杯、多日后才能崩溃哭出来的片段……作者从大大小小访问、二手或一手的、得出的小片段,竟也像荧幕里媒体里我们看的哥哥——有文艺的,有喜剧的,也有最难以接受的、悲痛心伤的。

在疫情期间看这书,甚超现实。这一年多,我们身处的世界似去了未来的反乌托邦,科技、医学比人情行得更前——不能远行,不能群聚,不能真人出现,这一切成了日常。在这样的气氛下,读著一个外人看我们熟悉的人,令感觉更若即若离。香港人如我,不得不陌生抽离地换个角度去悼念他。

对香港人来说,SARS那年不单是瘟疫,还是巨星殒落。今年在同一氛围,还有一再延长的“抗疫”及一去不返的正常日常,实在不得不以悲伤和警惕的角度去回想哥哥的一切。

个人抑郁和社会气氛从来密不可分,这两年香港人在焦虑和恐慌中度日,哥哥生前多番被媒体嘲笑女人形象及性向,到过世后大家若无其事。哥哥猜不到是,十多年后,不单有媒体,还有社交媒体;不止是一个记者,还有千千万万的网民。不能真人相见,大家更靠网络沟通,但那些是否真的是交流?还是令我们更孤独了?

+5

然后,生理疾病(病菌病毒)和精神健康的关注比例也没有拉近,甚至更加失衡。我们天天数著感染数字,却不放相应资源去关顾因经济困难,或空间困窘而抑郁或焦虑的人。我们曾以为哥哥的死,会令大家寛容点,会令大家更关心精神健康。但这个疫情恰恰告诉我们,没有,没有,恐慌传播和猎巫公审甚至更变本加厉了。无人介意自己的话会对其他人做成什么影响。在芸芸访问中,哥哥对抑郁之事甚忌讳,甚至比他对自身性取向更避忌。这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偏见何其深,这种看法在今天有否改善?

林夕曾说过,后悔为张国荣写太多悲哀情歌。他也是在哥哥离开后,才意识到自己也有焦虑症。之后他写词不敢太悲,更特意写曲去关顾抑郁患者,与哥哥最有关的大概是《一追再追》,由同患过抑郁症的郑秀文主唱。

在疫情时代里,我们有更多的网络时间,更少的真人交流,我们如何阻止自己成为无情、批斗、公审的尖锐碎片,是今年悼念哥哥时应该提醒自己的。

(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林纶诗,80后中大人,钟爱香港流行文化。写过乐评、做过评审,最喜欢合唱歌。

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