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导演纪录片《香港:被掩盖的真相》(3)|激进的少数派
两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得主、16座艾美奖赢家、国际殿堂级纪录片导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风波期间,带着拍摄团队走访冲突街头,如今将所见所闻辑成十集纪录片《香港:被掩盖的真相》(Hong Kong Returns)。第三集探讨“激进的少数派”如何主导“无大台”的抗争运动。
2019年的反修例风波为什么会由和平示威演变成为暴力冲突?黄蓝阵营至今仍然各说各话,一方归咎特首林郑月娥无视民怨坚持修例和警方执法使用过度武力;另一方则批评少部分激进示威者不断升级抗争进行挑衅,并且获得大多数和平示威者的同情和默许。
在柯文思看来,无疑是双方争持不下的结果。2019年6月9日的反修例大游行结束后,有一小部份激进示威者已与警方出现摩擦,“第一次尝到了鲜血”;但林郑的寸步不让,激怒示威者持续作出反应和挑衅,导致6月12日在立法会外爆发更大规模和更为激烈的警民冲突,却又促使林郑当晚把冲突定性为“暴动行为”——“但这词语本身就具备煽动性,意味示威者可能面临10年刑期”,随后大量指控警方滥用武力的片段广为流传。
不过,不少本地媒体和欧美主流媒体也选择了“靠边站”,并且站在所谓“鸡蛋”即示威者那一边。例如,当林郑宣布暂缓修例后示威者仍然发起更大规模的游行并声称有200万人参与,“这个数字无条件地被媒体采信了,很快成为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
“我不相信200万人这个游行数字。你问任何一个人群统计分析师,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个数字。”资深专栏作家Nury Vittachi批评当时很多媒体的叙事是错误的,例如很多人以为泛民代表大多数香港人、或者黄蓝双方都认为各自可以代表没有参与任何政治活动的沉默大多数,但实际上大多数香港人并不关心政治,并没有团结一致反对修例。
不过,无论2019年6月16日有多少人参加游行,都无阻抗争势头,示威者也对政府施予更大的压力。“‘五大诉求’的口号,成了香港追求民主和改革人士的咒语。”柯文思对于这场据称“无大台”但又迅速扩散的运动感到疑惑,不断追问背后到底是谁。
柯文思日前接受《香港01》独家专访,直言对于欧美媒体把反修例风波简化成“牛仔与原住民之争”感到愤怒,希望由他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补充空白,让观众有更多思考,亦冀几经撕裂的香港人放下成见、化解矛盾。《香港01》获授许可权期转播《香港:被掩盖的真相》,向读者呈现这位英国导演眼中的“危险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