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导演纪录片《香港:被掩盖的真相》(2)|英殖遗留问题

撰文: 黄云娜
出版:更新:

两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得主、16座艾美奖赢家、国际殿堂级纪录片导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风波期间,带着拍摄团队走访冲突街头纪录所见所闻,如今辑成十集纪录片《香港:被掩盖的真相》(Hong Kong Returns)。《香港01》获授权转播,向读者呈现这位英国导演眼中的“危险年代”。第二集把反修例风波的视角拉阔到“深层次矛盾”,从港英殖民开始探索问题根源,反思未被妥善处理“殖民心态”。

有别于一些人对港英殖民的推崇,本身是英国人的柯文思接受《香港01》独家专访时谈及,自己对殖民主义感到羞耻,又认为反修例风波背后的积怨和矛盾与英殖息息相关。

《香港:被掩盖的真相》第二集描述,英国可能自认是慈善的领主,但实际上一直对香港采取高压殖民政策,直到“六七暴动”过后才进行连串民生改革,甚至到香港主权移交前10年才“很奇怪地改变了心意,鼓励香港人当家作主”,却为日后矛盾埋下伏线。

1997年之后,位处中西交汇的香港,既享有中国庞大的发展机遇,又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保障,继续成为各国牟利的前滩。可是,相对于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香港优势却逐渐下降,香港人的优越感也被不安感取代。但商家和精英没有正视这股民怨,继续以大多数香港人的利益为代价大赚特赚,而不少人却在“贫穷线”附近挣扎。

“社会有很多不平等,一辆蓝宝坚尼开过,旁边却是一个收纸箱的老太太。”前法新社总编辑Eric Wishart慨叹香港的贫富悬殊,“很多人被经济和其他压力困住了,香港人真的很厉害。他们是怎么挨过来的?(竟然)没有动不动就打一架?”

环境局前副局长陆恭蕙则指出,尽管北京多次提醒香港需要解决自身社会问题,但香港习惯于继承港英成功路径——自由资本主义,小政府,不干预,结果并没正视财富分配问题,而是归咎于北京没有兑现“普选”承诺,以为有了“民主”就能改善“民生”。

“真正的问题不是被媒体淡化了,就是被媒体完全忽略了。记者情愿把一切归咎于中国,也不愿意仔细去研究。”柯文思在第二集结尾指出,香港问题并不特殊,事实上西方民主国家也正陷入民粹,而社交媒体的崛起更是加速“诱惑大家寻找替罪羔羊”。

柯文思早前接受《香港01》独家专访,直言对于欧美媒体把反修例风波简化成“牛仔与原住民之争”感到愤怒,希望透过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补充空白,让观众有更多思考,亦冀几经撕裂的香港人放下成见、化解矛盾。《香港01》获授许可权期转播《香港:被掩盖的真相》,向读者呈现这位英国导演眼中的“危险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