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楼股中庸之道 预测后市好淡争持|蔡志忠
本栏经常提醒读者,看市场不要一面倒,宜采取中庸之道,也就是在市场好的时候别看得太好,市场差的时候别看得太差。即便是买楼自住,也要以投资角度看待,就如投资股票一样,因为楼宇本身也是一种投资工具,当你拥有的自住居所升值了,哪怕只是一层居屋,都会感到高兴,原因很简单,起码身价升了,迟买的负担也重了。
香港本土经济疲弱,股市表现欠佳,楼市也交投疏落,很多人对后市持观望态度。近日有不少朋友(包括传媒)询问笔者对后市看法,是否应该入市?笔者没有水晶球,不过还是那一句,采取中庸之道。今天的楼市与股市差不多,真正是孖公仔难兄难弟,都处于十分低迷状态,买楼与买股一样,要以个人财政和需求来衡量。我们试试分析一下后市,再总结现在是否应该入市,个人认为,股楼已经下跌了许多,未来利好消息似乎比较多。至于作何决定,首先免责声明,我只是提供意见给大家参考而已。
利淡因素有:
1)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国内和本港经济环境欠佳,楼股市场长期不振,港股从高位下跌将近一半;住宅楼市在年初“撤辣”时转势出现小阳春,楼价升了3%左右,到现在倒跌5%,总体楼价从高位下跌了28%。由于新楼供应太多,地产商唯有继续低价促销,今年年底之前仍然会持续寻底,楼价从高位下跌超过3成以上甚有可能。
2)工商物业市场非常严峻,企业经营困难,部份投资者过度借贷,出现银行追Call Loan情况,银主盘将在年底前更多涌现。加上数以万计的中小企融资贷款计划,将出现坏帐率急升,引致市面上零售饮食商店出现结业潮,令工商物业价格急跌,有的甚至跌逾5成或以上。这一点,从个别银行的坏帐率高达5.3%便可见一斑。
3)港元汇率长期在高位,港人外游港币“好驶好用”,消费力和购买力输出比输入更强。而一直以来依赖内地游客的旅游酒店零售饮食等行业,也未能因通关而明显复苏,相反通往内地完善的基建工程,如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等更进一步吸引港人北上消费,真正融入大湾区生活。近年香港消费模式的大转变,也与港人进入内地免签证,和内地同胞进来香港要签证息息相关。
利好消息也有以下:
1)较早前银行不愿意放款,或者说以严谨态度对待物业贷款申请人,不肯借钱出去支援按揭市场,引致物业交投一片寂静。在各持份者不断的诉求下,港府指示金管局介入巿场,银行在多方压力下,终于迅速启动借贷机制,重新正常批核按揭贷款申请,有助物业市场健康发展。
2)香港银行存款近18万亿港元,比去年增加6%,其中近10万亿元是定期存款。美联储本月会减息,不论减多少都是非常利好消息,象征减息周期开始启动,资金会慢慢释放到市场,而这些消费力会留在香港,包括流进股市和楼市,形成经济内循环。
3)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改革开放政策不会改变,香港“一国两制”的独特地位长期不变,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创科中心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等等的地位不会改变。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因此国策会更支持香港发展,例如央企、国企会投资香港股市、楼市等等。
4)人才政策成功奏效,目前香港有超过32万高才、优才、专才申请来港,成功获得批准的有逾20万人,而已经进入香港工作和居住的有近14万人,加上家庭成员,估计超越20万人口留在香港。这批优秀人才正好填补了移民流走的人口,香港人口重回高峰时期的753万人左右,这无疑带动了居住需求,纵使今年楼价出现明显下跌,租金估计仍然还有6%左右升幅。
【财经专栏】蔡志忠|亚洲地产创办人、港区省级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从事地产行业近38年,拥有丰富的工商舖投资经验。集团旗下企业包括财务、饮食、百货商店、超市、迷你仓、共享工作间等等,业务多元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