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股大波动 如过山车现隐忧 经济呈东升西降 楼股看利率走势

撰文: 蔡志忠
出版:更新:

近日美日韩等国股市大幅波动,一天内可以升跌超过一千点。由于是先以下跌开始,而跌幅非常夸张,骤眼看来还以为是股灾来临,好在过一两天就收复失地,否则难免让人有点心寒。这也表明,未来全球股市出现这种“不确定性”的可能性还很大,由于美日股市近年升至高位,走势远高于经济实质增长,因此“大跌大涨”的情况也将随时发生。

从日本股市的波动可以看出全球股市的“涟漪效应”。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等国的股市也有调整,并波及欧洲以至美国华尔街。回看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似乎没受到太大冲击,究竟为什么?美日股市是一个疯狂的市场,日经指数从2009年的历史低点7,000点升至历史高位逾40,000点,今天仍停留在35,000点左右;美国道琼斯指数从十年前的16,000几点升到今天接近40,000点,美日股市升幅以倍数增长,反观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却由高位回落大约一半,恒生指数从几年前高位约33,000点跌至今天大约17,000点。

美日股市是一个疯狂的市场。(Getty images)

东西方股市差异大 大跌大涨随时出现

看看彼此的经济增长(GDP)多少,中国近年的增长仍然录到大约5%的升幅,香港也有3%左右,显然,东西方两边的股市表现出现极大差异,未能反映其真正的经济状况。所谓高处不胜寒,美日股市有条件大幅下跌,而香港和内地股市已经完成调控过程,不会过于受美日股市波动影响,这也解读为什么内地和香港股市没有像1997年和2008年那样,跟随美国出现疯狂大跌,金融风暴也没有因此再次出现。否则的话,当美日股市大跌时,内地香港又跟随大跌,骨牌效应下随时又演变成全球股灾。

当美日股市大跌时,内地香港又跟随大跌,骨牌效应下随时又演变成全球股灾。

利率走势向下 楼市不宜过于悲观

班门弄斧地说了这么多金融股市走势,目的也就是要讲述金融市场对未来楼市的影响。美日股市的波动反映了其经济的不稳定性,同时亦反映了投资者随时会在高位沽货套现。由于两边股市价位不同,股票市盈率差异扩大,投资者的眼光精明,资金的流向说明了一切,各项数据显示,大量资金流入本港,只是大部份仍然按兵不动,处于观望状态,或者可以形容,最好的投资就是暂时不投资,先做定期存款收取高息。

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巨大债务的沉重压力,将会令其加快减息的速度,预期美国今年有可能减息2次,明年再减4次,每次减幅0.25厘或以上,那么6次至少也有1.5厘以上。香港过去几年在高息环境下,楼市股市受到相当程度上的冲击,如今有可能从谷底走出来,因此我们对未来的楼股走势不宜过于悲观。从近期楼市动向分析,也有个别投资者按捺不住,开始出手趁低吸纳一些优质大折让物业。

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巨大债务的沉重压力,将会令其加快减息的速度。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楼市何时全面复苏?笔者的看法是乐观的,只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当利率开始下调,东升西降的情况就会出现。假如一个周期是6年,那么从2020年疫情开始,2026年会是衰退的终点。疫情来临时严重影响经济民生,当时政府大洒金钱派给全港市民,并推出多项措施支援中小企业,减慢经济衰退和楼市向下的速度。距离2026年还有一至两年,在这两年内减息1.5厘至2厘,香港的经济环境肯定不一样,而现在是时候作出适当投资准备了。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楼市何时全面复苏?笔者的看法是乐观的.

网络言论应回归理性 不得诽谤

近期互联网上出现许多指名道姓的人身攻击,某些网红KOL为了博取浏览量,听取某些别有用心者的错误讯息,刻意捏造事实攻击一些知名企业和地产投资者,天天唱衰这些投资者亏损惨重,已被银行Call Loan,资不抵债随时倒闭破产等等,令这些投资者产生很大困扰,错误言论也构成严重诽谤成份。笔者明白网红KOL不一定怀有敌意,可能只是为了哗众取宠,博取流量,但也不能过于偏离事实去诽谤他人。

笔者也是在受攻击之列,近日不少朋友关心本人近况可好?本人近期已经入市作出一些投资,并还在积极物色投资项目中。本人重申,我是言论自由的支持者,是奉公守法、长期纳税的香港公民,我为能够生活在香港这个自由的天地而感到幸运和满足。然而,对于此等公开指名道姓的恶意攻击不能接受,香港言论自由来之不易,并非代表可以随意攻击和诽谤他人,期望网络言论能够忠于事实,回归理性。

【财经专栏】蔡志忠|亚洲地产创办人、港区省级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从事地产行业近38年,拥有丰富的工商舖投资经验。集团旗下企业包括财务、饮食、百货商店、超市、迷你仓、共享工作间等等,业务多元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