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港人栖身寮屋㓥房 觅地之余 政府须提出住屋愿景
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联席去年10月至3月间,访问97户寮屋租户,部分市民居于改建自猪栏、鸡舍的寮屋,环境恶劣。适逢土地大辩论展开,土地专责小组却只谈土地、不谈住屋,毫无愿景可言,市民反应冷淡,也是可以预料。政府若要说服市民相信其觅地方案,在解答地从何来之余,还需提出改善居住环境的蓝图。
房屋问题严峻,居于不合规格房屋者众,以工厦㓥房为例,屋宇署自2012年至2016年间,就发现了84个工厦单位被改作住宅用途,并发出110张清拆令。至于新界偏远地区的未登记货柜屋、寮屋㓥房数量,虽未有正式统计,惟只要走访新界的物业中介公司,甚或浏览物业中介网页,即能发现这类单位为数不少。
㓥房面积细小,本已经不合人道,工厦㓥房、非法寮屋更是尤有过之,一旦发生火警,后果不堪设想。为保市民安全,照理政府应从严执法,打击违规住宅。但是归根究柢,非法寮屋、工厦㓥房的需求源于公营房屋供应不足、租金失控,严厉打击,并非治本之道。
面对当前困局,政府必须就其施政方针作出根本改变。观乎土地大辩论咨询,政府不断强调房屋问题源于土地不足,我们固不能否定两者的关系,但在觅地之余,政府还有合理的建屋方针。
过去梁振英政府在《长远房屋策略》订立了公私营房屋六四比的建屋方针,公营房屋落成量远远落后目标,反之,私楼供应却连年超出预期。为追赶进度,政府理应善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发展公营房屋,特别是一些争议性较低大型发展区,理应用于兴建公屋,但是政府却反其道而行。
观乎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2016年发表的《土地供应概况》报告,在短中期方案中,启德发展区、前茶果岭高岭土矿场、前南丫岛石矿场、安达臣石矿场等大型发展区,全都是以发展私楼为主,当中供应逾9,410个单位的安达臣石矿场,公私营房屋比例竟为2:8,及后政府虽更改规划,将一幅原用作兴建私楼的土地兴建“首置上车盘”,私营房屋仍占多数(56%),加上陈帆表明“首置上车盘”将作私楼计算,售价相信不低。至于全数兴建公营房屋的大型发展区,则只有钻石山综合发展区,惟其单位供应量不足安达臣石矿场的一半。
反之,公屋主要的土地来源,竟为150幅具发展潜力的土地,这些土地不乏绿化带(70幅)、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发展公屋必然会招来当区居民反对。政府宣称这150公顷土地会带来147,000个公营单位,但是由于批地程序繁复,政府未有承诺房屋落成时间。由此观之,市民批评政府偏袒私人发展商,令公屋兴建落后进度,并非没有根据。这也证明,香港房屋问题不单源于土地不足,而是土地分配失衡;如果政府不改变策略,解决房屋问题就无从谈起。
房屋问题耽搁持久,市民对政府已不敢抱有期望,官员、土地小组实在难怪市民对土地大辩论咨询处处质疑。为了挽回市民信任,订立建屋指标实属必须,更根本的是,政府必须落实公营房屋主导政策,解决当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