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缅怀昔日公屋 反照当下住屋不满
港人一再赞赏励德邨、祖尧邨等房协兴建的屋邨,由大厦外观、单位格局、配套设施,无不羡慕。这种羡慕,只反映今天香港的房屋质素不断倒退,1970年代也不如。近日土地大辩论公众咨询,内容集中在如何觅地,但在土地分配制度及房屋质素两个范畴,政府却留白。土地大辩论沦为断橛禾虫,即使有地,落成的单位也未必适合港人居住。港人摆脱蜗居、㓥房日子无期。
房协昔日设计备受赞赏 怀旧反映当下房屋缺点重重
今年是房协成立70周年,主席邬满海在上月的庆祝酒会,列举多项成果,例如廉租屋、夹心阶层住屋、长者安居乐等计划。房协在1952年建成全港首个出租屋邨上李屋,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屋,1958年建成的E座,设独立厨厕,为日后公共房屋奠下设计准则。这是采纳了当时政府工务局局长邬励德的建议,他在二战期间入住战俘营,认为营内生活没有尊严和可耻,决心日后要改善生活环境,包括独立厨厕。
其后兴建的祖尧邨和祈德尊新邨,在邨内提供长者独立单位。房协近年积极推广居家安老计划,例如家居防跌运动,又为长者住所添加扶手、拆除浴室门槛等,加上多项长者社区活动,证实能减少长者护理院的需求,改善长者情绪。房协每投入1元资源,可带来4.5元的社会效益。房协现时有20条出租屋邨,服务八万多名市民。
房协的个案值得重提,是因为房协自诩“房屋实验室”,一直带领香港房屋质素进步,提升港人的生活水平。然而,不论是香港整体房屋质素,以至房协的单位设计也倒退。一方面,㓥房问题愈趋严重,除了居住面积缩小,厨厕同室,卫生恶劣的单位屡见不鲜。今天社会丰饶,政府储备充裕,住屋环境却不如当时的房协单位,想必刚刚去世的邬励德也摇头叹息。
另一方面,近年房协售卖的单位,也与私人楼宇“较劲”,面积愈来愈小,呎价愈来愈高。2014年长沙湾的喜盈,平均呎价为1.2万元,去年售卖的将军澳翠岭峰,最小单位为一房,实用面积仅为271平方呎。此外,2015年,房协丹拿山长者屋隽悦招租时,连中产长者也嫌太贵,乏人承租,在减价和推出短租计划后,入住率才有提升。
显然而见,近年房协管理层的建屋策略,仿效私人发展商,却偏离社会需要,甚至加剧房屋问题。以居住面积为例,虽则271平方呎单位的数目不多,也“远较㓥房宽敞”,但只要多一个人居住,即见挤迫,有碍起居。难怪不少缅怀昔日香港的网站,以至电视资讯节目,也带港人重游早年落成房协屋邨,诉说屋邨设计、单位装修、配套设施与时并进,居民可以安心住到老。对于新落成的房协单位,市民的回响远较昔日单位逊色。当然,回忆和感受需要时间沉淀,而房协屋宇日渐残旧老化,居住环境早晚变差。但不能否认,市民对往时房屋的向往,反映对现时住屋环境诸多不满。港人的住屋需求,其实不望奢华,但求朴实,有能力负担。
迟迟不设最低居住标准 政府改善住屋环境欠决心
土地大辩论刚刚展开公众咨询,焦点集中在如何觅地,运用土地的优次,仿佛认为有地就解决住屋问题。事实上,报告避谈土地分配不平等的根源,也避谈如何在觅地后,确保房屋设计符合住客需要。“01观点”日前提及政府现时补地价制度偏袒地产商,又不肯提升公营房屋比例。政府在《长远房屋策略》和《2030+》提及房屋愿景,惟缺乏具体的改善房屋目标,例如人均居住面积、住屋空间标准等。
“01倡议”早前发布关于居住面积标准的专题报道。居住标准不应仅仅与安全相关,还影响儿童身心成长,以至住客社交质素。居住空间太狭窄。香港只有公屋有人均居住下限,即75平方呎,欠缺私楼标准。即使有其他安全相关的法例,执法也不严。诸如台湾、英国、日本、新加坡等,标准是全国或者全市实施,在深圳、英国和新加坡,违者更被政府处罚。
居住面积变小,不只香港独有,纽约、温哥华、首尔、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和柏斯等世界大城市也有类似现象。这些地方也面对单身和小家庭增多、国内外移民涌入、房产成投资对象、楼价上升超越收入增长等问题,小单位应运而生。日前有论者在报章撰文提及,维多利亚州政府去年更新房屋设计标准,首长更承诺终结挤迫无比的“狗窝式”公寓,例如主人睡房的面积最小为3米乘3.4米,还不可包括衣柜。新例也确定新单位要有日照、通风和足够房间。反之,香港政府畏首畏尾,拒绝订立最低居住面积,不肯重订租务管制,毫无理据,任由㓥房住户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足证解决居住问题决心不足。
香港人怀旧,缅怀昔日住屋邨的日子,不是抽象的恋殖,而是因为港人在港英时期,对改善住屋环境存有盼望,而且有机会实现。很多时候,港人的理想家居,不求瑰丽,而是像房协般实而不华的屋邨,舒适生活、安老。任凭经济再好,不解决土地问题、居住问题,政府也不能取信于民。解决土地分配不公、房屋分配不公、改善居住标准,才是社会讨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