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澧手记|豁免非住用楼面面积 = 贱卖土地?(上)

撰文: 黄仲澧
出版:更新:

上期探讨有关香港应如何提升“地区营造”,当中最首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白自身的弊处。香港素来以“购物天堂”享负盛名,透过多个国际奢侈品品牌打造高端形象,但实情是偷换老生常谈的“假豪宅”概念至“假高级消费区”,说到底就是差不多的商舖,提供差不多的商品,却未有给予玩乐等“新消费”体验。

现时香港人前往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澳门等多个大湾区热门城市均相当便利,最远的城市也只需要约两小时车程,相等于居住新界的市民往返港岛区。此外,虽然中国内地一线城市旅游区的消费指数与香港相若,但前者可提供的体验却比香港更深,至少有新鲜感。

另一方面,香港人不是花不起钱或不愿意消费,反而是著重“性价比”。打个比喻,现时市民用1,000元留港消费只可以得到三星级服务体验,但相同价格在大湾区城市却可以享有五星级服务体验。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以同等价钱便能享受新体验何乐而不为

北部都会区。(资料图片)

先撇开旅游景点,香港人最熟悉且最常接触的地方莫过于“商场”,而今时今日中国内地新型商场的楼面面积庞大经以不在话下,亦积极引进“文化教育娱乐(Culture-Edutainment)”业态,儿童教育中心、科技体验馆、艺术工作坊、互动展览等体验比比皆是,满足儿童学习及娱乐空间的需求。至于商舖种类更是多元化,在同一空间便能满足家长、成人、年青人等多个客群的购物需要。商场范围内亦设有高强度体验的户外用餐(Al Fresco Dining)概念,在露台、花园或阳台等开放空间设有餐厅、咖啡馆等私人聚会场所,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享受美食、新鲜空气和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轻松和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北部都会区。(资料图片)

反观香港,大部分发展商则重于商场外观设计,场内商场只有配备大型连锁零售店,店舖类型一式一样。以近期新开幕的西沙GoPark为例,设有宠物公园、儿童游乐场、滑板公园、连锁食肆餐厅、零售商店、各类户外运动设施等,在场地布局(Site configuration)上属不错的尝试,但实际上只是一般公园、消费、体育馆等场馆混合体,缺乏特式卖点,最后GoPark用途或只会沦为服务当区一带居民的“社区中心”

事实上,港府用公权力收地并卖地予发展商,待库房入账然后再分配资金,历时过长且缺乏弹性,同时对于市民大众可负担的设施却无能为力。港府应“以民为本”,展开快速研究,深入了解市民真正追求的生活品质品味(Quality Taste)。

下期笔者将会同大家拆解如何透过豁免非住用楼面面积,鼓励发展商于商场内加入更多其他元素,塑造具有主题特色的体验区,提升商场吸引力,并满足市民对生活品质品味的追求。各位读者有任何想法,欢迎留言给我作讨论。

北部都会区。(资料图片)

【财经专栏】黄仲澧

现为普缙控股集团规划及发展部董事总经理、打鼓岭乡事委员会顾问,以及香港地产专业发展中心规划及发展委员会主席,并曾任多间大学及院校之客座讲师。为政府、公营团体和不同大型私人企业等,提供跨领域专业、房地产及商业评估、运输、可持续发展及园景建筑顾问服务,协助制定城市及产业发展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