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澧手记 |北部都会区 ─ 落地经济

撰文: 黄仲澧
出版:更新:

笔者早前出席由发展局在新界北打鼓岭举办的咨询活动,当中主要简介新界北新市镇土地概念图。发展局出席阵容强大,有北都办、规划署、土木工程拓展署,甚至地政总署均有列席。值得留意的是,地政总署一般甚少在如此早期阶段,便出席有关新发展区的咨询会议,可想而知政府对新界北新市镇的关注程度。当然每个发展方案,政府都会重视,但为何特别著重这个方案呢?当局的动机可以有很多,笔者就此想分享以下其中数点。

(一) 现时政府要有快速见效的项目

事实上,本地以往大部份发展问题,均为地区所引起。安置及赔偿计划,比当局规划更值得民众注意,但政府往往则刻意先不谈赔偿,直至现时需要面对现实,便开始积极回应地区诉求,确实有长足进步。

政府近年致力发展北部都会区。(资料图片)

(二)远水不能救近火

许多承载着数十家庭生计的厂主、仓主等均想在力所能及的前题下继续营运,奈何土地事宜并不简单,解决不了的话,工作机会未到位,裁员反而率先到着。加上现在的土地利用概念图属未来土地意向的表达,惟现行棕地作业的选址基础却以规划指引编号13G(可在城规会网站找到)作为根本。换言之,在概念图和推行未来的发展之间,存在了一大片空白,当中没有讨论如何作棕地作业的过渡安排,只是以往后有可能提供的多层式仓库(但今天有很多大孖沙都未计点条数点投)作为有机会的重置安排。再者,概念图一出,对所有土地均会产生阴影效应(Shadowing Effect),导致很大部份的土地成交或将会冻结及停顿。由此可见,政府至今终于明白“远水不能救近火”的道理,所以今次特别落力地区营运者沟通。

政府近年致力发展北部都会区。(资料图片)

(三) 政府以概念图来试水温

当局出台的概念图应考虑了新界北新市镇在香港,以至大湾区的功能定位和有关可能落实的措施。大家可以想像,“片区”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并有可能扩展至新界北新市镇。现在先行探讨居民的想法,作为往后沙盘推演的理据也算是不错的做法。

关乎以上的角度,由广大的社会经济,到地区经济、对社会经济的持续贡献及微观于土地交投,都涉及重大短、中、长期的经济影响。笔者曾听过一个想法:“能直观情况核心的人,他的人生必定会和其他人不一样”。

大家共勉之!

政府近年致力发展北部都会区。(资料图片)

【财经专栏】黄仲澧

现为普缙控股集团规划及发展部董事总经理、打鼓岭乡事委员会顾问,以及香港地产专业发展中心规划及发展委员会主席,并曾任多间大学及院校之客座讲师。为政府、公营团体和不同大型私人企业等,提供跨领域专业、房地产及商业评估、运输、可持续发展及园景建筑顾问服务,协助制定城市及产业发展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