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流失|疑似肌少症是什么?专家教3招助预防力弱症改善肌少症

撰文: 健康医疗网
出版:更新:

亚洲肌少症工作小组(AWGS)在2019年年底的会议上,针对肌少症诊断数据进行修订,并增列了“疑似肌少症”的筛检标准,只要“肌肉力量”或“肌肉功能”任一项不足,即使肌肉量足够也属于“疑似肌少症”,又可被称为所谓的“力弱症”。

台湾台北医学大学高龄健康暨长期照护学系副教授林立峰表示,力弱症不只是年长者要注意,许多年轻族群只在乎苗条身材,却没注意到身材下隐藏的肌肉力量、功能问题,同样也有力弱症的倾向。因此提供活力乐肌3招,预防力弱症、改善肌少症。

如何预防、改善力弱症?(按图了解👇👇👇)

+7

肌肉力量、功能任一不足 即为“疑似肌少症”

肌少症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为了让民众能在肌少症前期就先进行预防、改善,AWGS增列相关筛检标准,若肌肉量足够,但经以下2项评估后肌肉力量、肌肉功能有任一项不足就应注意相关风险:

- 肌肉力量检测:手握力男性<28kg、女性<18kg,则为肌肉力量不足
- 身体功能评量:6公尺步行速度<1.0m/s,则为肌肉功能不足

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邱弘毅表示,肌少三部曲为“力弱-肌少-失能”,在力弱症病程中若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将导致骨骼肌下降、功能流失,甚至进展为肌少症,根据研究统计,经由力弱症途径发展为肌少症的患者约有10%。

相关文章:肌少症|肌肉60岁起流失速度变快 严重可影响走路 3招改善状况👇👇👇

+6

如何预防、改善力弱症? 3招运动训练学起来!

因此,台湾流行病学学会与企业共推“科技导入及人工智慧应用于国人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计划”,透过AI介入、进行活力乐肌3招每日运动降低风险。计划成果显示,2个月运动介入后年长者腰围、下肢肌力及平衡都有提升,在5名力弱症患者中,有3名透过运动逆转力弱症,平均握力提升1.2公斤。

相关文章:肌少症|肌力流失或增长者失能风险 补钙外更应做3组运动预防👇👇👇

+5

林立峰副教授说明,活力乐肌3招是针对下肢进行阻力训练,民众在家就可以完成,训练动作包含以下3个姿势:

坐姿屈膝擡腿:

主要训练肌群为股四头肌,坐在椅子上双手扶住椅子,将脚屈膝擡起后伸直停留约3秒,注意应避免背部前倾或后仰,左、右脚每边做8次/组,建议做3-4组。

站立擡腿:

主要训练肌群为臀中肌、臀大肌,也有助训练平衡感。站在椅背斜后方,手扶著椅背避免跌倒,站稳后将脚向外打开,过程中应保持身体直立,左、右脚每边做8次/组,建议做3-4组。

深蹲:

主要训练肌群为股四头肌,此外也包含其他肌群,如:缝匠肌(大腿前侧)、股二头肌、半腱肌(大腿后侧)、臀大肌、腓肠肌。站在椅子正后方手扶椅背,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吸气后吐气往下蹲,膝盖朝向脚尖、重心往后靠向脚跟,稍作停留后再慢慢站起来,一组做8次,建议做3-4组。

林立峰副教授表示,若动作熟练后,可将每组次数由8次渐进提升至10、12、15次,透过以上3招训练每日运动,相信将有助于预防力弱症、降低疾病发生率。

【本文获“健康医疗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