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婴墓园】24周以下难安葬 道风山开放天使花园
过去流产胎父母拭去眼泪,走访立法会议员和对传媒讲述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总算推动了安葬难的大石头。私营坟场陆续开放天使花园,公众墓地亦正研究安葬流产胎儿的可行性。这些流产胎墓园背后的设计意念为何?公众墓地可以怎参考?来走访不同的死葬场所,窥见人们如何从未能出生的婴孩看生死。离开人来人往的沙田市中心,依山路走上道风山,逐渐在婆娑树影中看见道风山基督教丛林的中式建筑群;往后,24周以下流产胎的父母将可以把死去婴孩安葬在山上坟场的天使花园。道风山基督教丛林主任汤泳诗期望,花园不只是供父母下葬遗体,而是承载哀伤人们完成整个葬礼,并聚起生者思索死亡的空间。(此为“再见流产婴”专题报导三之一)摄影:高仲明
24周以下流产胎或被视为医疗废物自2013年起至2016年,香港每年有逾九千宗流产个案,政府一直未有备存未满24周流产胎数字。因为《生死登记条例》限制,能合法安葬24周以下流产胎的“天使花园”极少,父母领遗体难、寻墓地更难,有流产胎甚至被视为医疗废物送去堆填区。以往只有私营坟场柴湾歌连臣各天主教坟场及伊斯兰墓园可安葬流产胎。
今年开始,非牟利私营坟场道风山基督教坟场开始为基督教徒流产胎父母提供144个土葬位置,华人永远坟场亦开放219个土葬位置和无上限的撒骨灰位置予无宗教信仰的父母;食物及卫生局亦正研究公众坟场设天使花园的可行性。
最美的地方不一定给有钱人
墓园在山低一点的位置,汤泳诗沿山中梯级缓步而至山腰。墓园背向道风山的中式建筑群,面向沙田市中心、城门河,墓园中央的草披,是创办人挪威传教士艾香德的墓碑。如同湖的涟漪,不同基督教徒石碑一圈圈环抱著这块翠绿草披,以及艾德香墓碑前新种下的12棵小橄榄树。
不久后,24周以下的流产婴儿将会被安葬于树下。道风山基督教坟场天使花园的建设、配套、手续和医院沟通等程序已经完成,只待食环署批出许可,预计会在今年年初开放基督徒流产胎父母申请。
最好的地方给最有钱的人,这是香港持之以恒的做法。但我们坟场最美、最中心、最开扬的地方,就是留给这些连生存也没机会的婴儿。
如果土地属于地产商或财团,或者这背山面海的福地,早就建起低密度复式豪宅。“最好的地方给最有钱的人,这是香港持之以恒的做法。但我们坟场最美、最中心、最开扬的地方,就是留给这些连生存也没机会的婴儿。”汤泳诗在徐徐和暖的风中,端出他们订制的婴儿棺木,以及刻上婴孩和父母名字的石头,把它们捧在手中。“这是圣经所说的,最小的来到主耶稣跟前,最卑微的要升高。”
流产胎父母,总算看到让婴孩好死的希望。
一个80多岁老人说的最后一件事是流产的经验。即使是男性,对于这个缺失仍会挂念一生。这种失去惯常不被处理,我觉得不是的,我们应做一些事。
八旬父亲的遗言:其实你有个未能出生的姊姊
汤泳诗的办公室座落在道风山中式建筑群内,她在这个静好山上接过不少流产胎父亲的来电,带著婴孩死讯的来电者往往哽咽得难以言语。
去年他们与天主教教会合作举办讲座“走过凡间的天使”,那些初为人父母又旋即失去骨肉的人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喊得好厉害。那种哀痛不能被言说,是失声的哀痛,也是我们从来掉以轻心的失去。”在华人文化中,流产被视为禁忌、不祥,她说:“可能家人流产过,你也不知道。”
一个伯伯在讲座上分享爸爸弥留时说的最后一席话,是告知儿子他还有一个没有出生的姊姊。“一个80多岁老人说的最后一件事是流产的经验。即使是男性,对于这个缺失仍会挂念一生。这种失去惯常不被处理,我觉得不是的,我们应做一些事。”
仅宗教团体提供流产胎下葬墓园
去年为止,只有天主教徒、伊斯兰教徒能申请宗教团体提供的墓园下葬流产胎,柴湾歌连臣各天主教天使花园一直收到不少基督教徒的查询。天主教副主教提议道风山基督教丛林设立天使花园,他们于去年年初便开始向天主教会取经,研习伦理、法律、医疗及卫生等等问题,再正式向食环署提交申请。
医学界定义怀孕达24周但没有生命迹象的胎儿为“非活产婴儿”。24周以下流产胎儿并不会获得“婴儿非活产证明书”(表格13),未被领回的遗体,医管局会按《废物处置条例》处理,即坊间所述“送到堆填区”。根据《生死登记条例》,任何人未获死亡登记证明书发出前不得搬移或埋葬任何尸体。因不足24周的流产胎未能获得相关证明,食环署一直未能在公营坟场提供相关殓葬服务。以往有私营坟场按《私营坟场规例》申请在坟场以外范围安葬24周以下流产胎,但为数不多,亦有信仰限制。
在医院父母可以拿著我们的文件做好手续,拿著棺木领取遗体,我们会亲自和他们安排葬礼。这不只是安葬婴儿的事,透过一种完满的礼仪和象征,事件才算真正的完结。
在产房抱著死去婴孩那刻,流产胎父母始遁入一团迷雾中。有父母找不到合法安葬途径,想火化又因法例不容而被拒,也无法接受宠物火化,一些婴孩遗体于是长期存放于医院冷藏库。如无地安葬,流产胎有机会被视作医疗废物倒掉。
她说:“如果基督教要有地方安放这些24周以下的流产婴,我们责无旁贷。在医院他们可以拿著我们的文件做好手续,拿著棺木领取遗体,我们会亲自和他们安排葬礼。这不只是安葬婴儿的事,透过一种完满的礼仪和象征,事件才算真正的完结。”
我想做到最美,让他们感受到即使是明天就枯萎的小草也不被看轻。
12棵橄榄树与四季常绿的天使花园
天使花园选址在坟场中央,他们在创办人艾香德墓前种下两行整齐排列的12棵橄榄树,流产胎会围绕树木长埋。橄榄树会结果也长青,可种400至500年,在《新约圣经》中也自有其意义。橄榄山是耶路撒冷老城东部的一座长满油橄榄树的山,耶稣在此与门徒聚会,也在此被出卖。“耶稣受难前在橄榄山遭受很多困难,这代表著你的困难,祂都明白,并会跟你一起经过。”汤泳诗说。
他们根据流产胎父母需求订制了适合婴孩大小、可自我分解的竹制棺木,盒内缝上厚厚布绒。“过去有些父母用纸盒,但会有水,我们想做好一点。”又找了艺术家收集天然石头,让父母把孩子名字和想说的话刻上石头。
道风山基督教坟场背后是北欧的亚略巴古差会(Areopagos Norge),教会精神著重人本身,这些细节对父母而言是无可取代的安慰,如同墓园草披的洒水系统,每天灌溉,是为了让父母每次到来看到一片青绿,她说:“我想做到最美,让他们感受到即使是明天就枯萎的小草也不被看轻。”
本地流产胎父母是彼此的同行者,他们可以在山上聚会、分享和静修,找寻内心平静的力量,我们希望组织起这些人,帮助之后的徬徨人们。
不分宗教提供辅导:让过来人一同哀悼
完善的身后事安排,如流水承载著哀伤的父母抵岸。坟场与联合医院院牧部、威尔斯亲王医院妇产科等不同医院联系,把申请表格放在医院,父母可即时申请后以棺木领遗体,并由道风山安排的石厂协助落葬,在山上完成葬礼,过程中父母不用再奔波。
葬礼完结,天使爸妈、甚至有相同经历的非基督徒也可以参与道风山的辅导服务,与过来人组成灵修小组,想念婴孩时甚至可在山上的云水堂退修。“我们有灵性导师,父母独立前来也可以。本地流产胎父母是彼此的同行者,他们可以在山上聚会、分享和静修,找寻内心平静的力量,我们希望组织起这些人,帮助之后的徬徨人们。”
墓地不只是哀悼死亡的地方,也是庆祝生命的地方。婴儿不论在母亲体内几多周,他仍然对生命存有热情;没盛开的小蓓蕾也很美。
向死而生的信仰精神
今天流产婴孩可以在道风山上入土为安,也跟90年前一个少年人的死亡有关。当时年轻的艾香德向政府买下沙田道风山山头,建起中式建筑群,广邀佛教徒前来挂单、共学,并向他们传道。当时他有一个学生叫方景平,1931年,年仅18岁的他过世,成为第一个被安葬在道风山上的死者。
汤泳诗说:“教会觉得信仰不只关怀人的生存,亦关怀人的死亡。建立一个教会,一定要有墓园。”后来艾香德重视死亡的精神也被一直承传至今,北欧教会甚至在2013年花大笔金钱重建道风山墓园,天使花园著实是个延续。“墓地不只是哀悼死亡的地方,也是庆祝生命的地方。婴儿不论在母亲体内几多周,他仍然对生命存有热情;没盛开的小蓓蕾也很美。”
医学界在24周的时间点上划一条线,定义何为生命。基督徒信仰的《圣经》诗篇139篇说:“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都在你的册子写上了。”对于满心期待的流产胎父母而言,一个合宜的葬礼何其重要——它是一个生命曾经活著的明证,是生者跨越死亡继续思索生命的中转站。
无宗教的荃湾华人永远坟场天使花园“宁馨园”亦在开始接受流产胎父母申请,项目负责人说,一切设计从小孩和家长想法出发。死葬场所的设计,为何重要?详看下篇访问:【再见流产婴2】坟场不一定阴暗 首个无宗教天使花园以花园、游乐场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