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婴墓园】像游乐场的天使花园 在纪念牌上刻上小婴名字
华人永远坟场管理委员会(华永会)在荃湾坟场的天使花园“宁馨园”,其实更像是个公园——219个埋置位置上,铺满月牙白石春,树下的撒灰池边放蘑菇摆设,纪念牌匾状似蜂巢的孔洞,围栏有花,墙上有草。按华永会行政总监麦巨然的说法,这里像个游乐场,逝世的24周以下的流产胎儿未能在公园成长,却能在这个面朝大海的花园里长埋,“宁馨园就是纪念美好孩儿的意思。”他说。
(此为“再见流产婴”专题报导三之二)
摄影:高仲明
上篇访问:【再见流产婴1】不足24周难安葬 道风山开放天使花园:给他们最美的地方。
第一个无宗教信仰天使花园
“宁馨园”是华永会第一个天使花园,也是香港第一个无须申请父母有宗教背景的安葬位置。花园约300平方呎,面积不算大,两边有219个埋置位供父母免费土葬流产胎,华永会提供合适纸盒予父母从医院领胎儿遗体,到山上坟场下葬。花园尽头是撒灰池,因法律限制,父母要自行找火化服务。骨灰不占位置,故没有申请上限。
除了胎儿长埋之地,华永会在入口设计了一幅树状的纪念墙,流产胎父母或其他不在华永会坟场下葬婴儿的父母,也可以写心意卡挂在墙上。
以往非活产婴儿名牌上只会写某某之胎,但父母在牌上可以写上婴儿名字。
“树是庇荫,卡片是果实。”华永会营运及企业传讯主管李咏絮说。花园尽头另一幅状似蜂巢的墙壁,将挂上250个胎儿的纪念牌匾,父母可自行找石厂订制石牌。“以往非活产婴儿名牌上只会写某某之胎,但父母在牌上可以写上婴儿名字。”在这里,婴儿不是无名氏,不再是医疗废物。
医学界定义怀孕达24周但没有生命迹象的胎儿为“非活产婴儿”。24周以下流产胎儿并不会获得“婴儿非活产证明书”(表格13),未被领回的遗体,医管局会按《废物处置条例》处理,即坊间所述“送到堆填区”。
根据《生死登记条例》,任何人未获死亡登记证明书发出前不得搬移或埋葬任何尸体。因不足24周的流产胎未能获得相关证明,食环署一直未能在公营坟场提供相关殓葬服务。
设计更人性化:安葬于花与蜜蜂之间
以往未满24周流产胎因殓葬法例无法在本地坟场正常埋置,有私营坟场按《私营坟场规例》申请在坟场以外范围安葬24周以下流产胎,但为数不多,亦有信仰限制。华永会去年年初开始研究设立天使花园,选中荃湾华人永远坟场作试点,“宁馨园”的位置,本来只是一个斜坡上的非坟地花槽。
胎儿不幸离世,没法到公园玩耍,而这里设计像游乐场和花园,可以令父母安心和释怀。
“这里环境开扬,明亮向海,走上去便是坟场入口,交通很方便。当父母来时可以看到开阔的风景,有助他们释怀。”麦巨然说:“我们不只提供埋置或撒灰服务,更想透过不同设计表达对父母、家属的关爱。”“宁馨园”设计以花园和游乐场为主题,项目主管及墓地工程师张侨健说:“一切从父母和婴孩的视角出发,以花、蜜蜂为主题点缀。”以往华永会未试过类似的墓园设计,张说,比如纪念牌匾是少见的六角形寓意蜂巢,设置白邮箱让父母投入给婴孩的信件,撒灰池树下的蘑菇摆设和树状纪念墙,都是团队就逝世婴孩构想的细节。这些设计,流产胎父母关注组看后也觉得很安心。
澳大利亚把流产胎儿葬在蝴蝶园,相信婴孩灵魂会与蝴牒共舞。“大家的意念相差不大,就是提供宽心的环境。”修建天使花园的成本约一百万元,但麦巨然提到技术不难,难的是墓园设计和服务如何真正做到生死两安?“胎儿不幸离世,没法到公园玩耍,而这里设计像游乐场和花园,可以令父母安心和释怀。”
为哀伤的人提供方便和弹性服务
因为未满24周的流产胎不属“非活产婴儿”,无法取得“婴儿非活产证明书”(表格13)及合法下葬的相关文件,流产胎父母多年来为安葬烦恼。华永会天使花园和食物及卫生局沟通后,只需要申请者提供三份文件:父或母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明、医疗机构提供的流产证明,以及他们在医院领取胎儿遗体时的文件。第一批申请于今年1月25日截止,并将于2月1日抽签决定先后次序,申请者最快可在2月18日办理安葬程序;视乎申请情况,华永会初步计划在将军澳坟场落实研究再增建天使花园。
“申请方面是弹性和宽松处理。”李咏絮说。据麦巨然了解,食卫局已通知所有医疗单位;流产胎父母过去提出在医院领遗体要证明有地可葬的困难,可望改善。
现在的墓地感觉没以前坟场的阴深恐布,像华永会的香港仔和柴湾纪念花园,设计更开扬,多点自然采光、通风对流和环保元素。人们愈来愈简单直接,墓地如同花园。
不再阴沉的墓地:死亡是生活一部分
张侨健多年从事墓地工程,他观察到香港人对于死亡安葬的想法有所转变——墓地设计亦相应转化。“现在的墓地感觉没以前坟场的阴深恐布,像华永会的香港仔和柴湾纪念花园,设计更开扬,多点自然采光、通风对流和环保元素。人们愈来愈简单直接,墓地如同花园。”
他们到过上海、韩国和日本等地视察,外地的墓园等同市民放假常去的公园;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设计令人舒服,甚至韩国学校会选择带小朋友去坟场旅行,尽公民责任去清理。”他说:“香港传统风俗尚未接受到,但我们希望尽量做到像公园的绿化坟场,令大家来坟场时是感觉舒服的。”
早在十年前,英国建筑及环境建设委员会曾发表报告指出,墓园设计是现代建筑界最缺乏、也最需要的项目。我们如何看待下葬场所,源于我们如何看待死亡,日本大分县风之丘葬斋场采光极具诗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斯德哥尔摩火葬场和水塘、树林融为一体,荷兰阿姆斯特丹墓园让死者葬于花丛或树林间,家人沿石道追悼。死亡变得可亲,不再阴深恐布,如同流产胎的死不应是禁忌,通过合宜的安葬、庄严的哀悼,哀伤才得以被慢慢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