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出书】横洲村民出书记不公义发展:不想无声无息消失在世上

撰文: 李慧筠
出版:更新:

横洲公屋发展仍未释除公众疑虑,横洲绿化带发展关注组于去年12月发起众筹出版计划,出书记录横洲被发展的经过、村民的心声、土地规划讨论以及拆解大众对寮屋的误解。关注组义工Amy说:“如果横洲村民未能阻挡政府的发展,也希望著力做公众教育,若将来有人遇上同样问题,除了妥协之外还能看见其他选择和可能;并在土地规划上带来启思。”
“出书不只是为了村民,也是为了社会。”她说。众筹计划将于3月17日截止,众筹连结见文末。
摄影:郑子峰、吴炜豪

村民欧阳太太和她两个女儿经常走到前线。

未解决的横洲收地发展

“有朋友以为我已经搬迁了,以为事件已告一段落。”凤池村村民欧阳先生说。去年年底,运输及房屋局向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申领近24亿元拨款,作横洲工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工程,意味第一期4,000个公屋单位,每单位平整土地的价格为60万元,比其他项目高出逾四倍。

永宁村村长陈爱金希望三村的家不要被强行毁灭。

村民:政策不改=不反抗?

杨屋新村村民张太亦参与撰文出书,对她而言,要整理两年经历下笔并非易事,坐在案前,修修改改,她终尝试写下自己的心情。“村民或许不是文人,不能把一件事讲得天花龙凤,但村民的感想一定要由村民落笔去写。”

村民、关注组和立法会议员长年关注横洲发展,媒体亦多番质疑横洲发展牵涉官商乡黑之间的利益输送。村民不断出席立法会公听会,但政府并未有就公众质疑把横洲前期工程及收地开支项目、剔出总额124.9亿元的基本工程储备基金拨款,在立法会作独立讨论。

最难接受的是你揭露更多真相,最终都没有解决问题的迹象。
杨屋新村村民 张太
村民张太自言以前是个小师奶,以为区议会会协助村民解决问题。后来她发现很多人在利益结构中讲大话。

当庞大的体制并未明确回应市民,张太想要记下这份不甘心之情。“最难接受的是你揭露更多真相,最终都没有解决问题的迹象。他们(政府)政策上的决定,令被迫迁的村民受苦的决定,没有人理会。”她说,两年来朋友认为她参与关注组行动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觉得政府要收地,边有得同佢斗?就算政府不对,你做不到任何事去改变政策。”

“我知道政策未改是事实。”张太问:“但可以完全不反抗吗?我做不到。出版记录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而非像政府说的那套完整的谎言。我们没有错。选择这种生活是罪吗?不是的。”她希望大众亲身与村民聊天,用心去感受,才能贴近事实真相。

村民走上街头不知多少次。有谁回应过他们的声音?
香港人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很困难,就算今天我们的私人土地也收归公有;而地产商不停狂起楼。不知道50年后(2047年),大陆来到又会怎样?
凤池村村民 欧阳太太

医科生参与导赏后:“做医生没用”

“像打完一场仗,一定要留下村民在疯狂的土地发展底下抵抗的历程。像是我们唯一可做的。”凤池村村民欧阳太说,横洲众筹出版的书本会辑入她两个女儿写给特首林郑月娥的信——她们画上哭泣的自己和猫狗,请林郑帮助她们一家保护家园,也请她到村里看看。

事实上,村民一直尝试的并不少。如逢星期六举办的横洲导赏团,村民带公众游走村落,并在山上眺望棕地。一个港大医科生走完导赏,跟欧阳太说:“我发觉做医生没有用。”“可能她觉得以前救人的理想很大,但原来今天政府腐败至此……我和学生讲,读好书、做高官,做个好官。今天很多为官的僭建、贪污、避税,为什么都可以当没事发生?”

土地发展不只牵连三村命运,也是香港命运,她说:“今天香港村落一直没落,种植、养殖等等和土地有关的,每件事都变得商业化。香港人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很困难,就算今天我们的私人土地也收归公有;而地产商不停狂起楼。不知道50年后(2047年),大陆来到又会怎样?”

张先生、张太太在这里想要实现自己种花的梦想。
我们以前也不会去关心土地运用,总听到政府宣传——香港没有地,一定要填海,一定要收回郊野公园。但原来政府可以讲大话的。
杨屋新村村民 张太

不想死于寂静

把横洲记忆集结成书,是不是代表事情已告一段落?“如果不出版这本书,就像是死于寂静,无声无息消失在世界上。”欧阳太说。

村民今天仍然狼狈,却没有忘记展望城市的将来。张太希望香港人读到横洲的过去,会更关心政府如何规划我们的土地。“我们以前也不会去关心土地运用,总听到政府宣传——香港没有地,一定要填海,一定要收回郊野公园。但原来政府可以讲大话的。香港是我们自己的家,好想大家会了解更多。”

横洲发展疑团未解,前年立法会候任议员朱凯廸因被不明人士恐吓而报案,揭发横洲公屋发展过程牵涉官商乡黑,他批评政府在规划前期、即2013年至2014年期间,以“摸底”(非正式会面)形式,与区议会及乡委会主席会面,却未有向横洲三村村民及社会大众作公众咨询。亦有指政府在听取“地区人士”意见后,缩减发展规模,由拟定的横洲棕地,改为在绿化带上、三条非原居民村(凤池村、永宁村、杨屋新村),兴建公屋单位亦由17,000个减至第一期的4,000个,原先拟定的停车场及货柜场等地段则被剔出发展范围;政府指这样的做法是“先易后难”。三村村民直至2015年10月地政总署入村刊宪,才得悉自己居住的土地将被收回发展。

欧阳太太一家在此生活逾半世纪,这地是他们的私人土地。
无法扎根,这是我们社会面对最大的问题。
关注组义工 Amy

无法扎根的家

欧阳太甚至想得更远,她希望这本书成为通识的教育课本,“让未来关心香港、土地发展、土地运动的人,可以用于研究和分析。如果将来横洲变成公屋或豪宅,亦想下一代知道背后那血泪史,也不要忘记那些牺牲。”

这本属于土地的书仍然未有落实的名称,关注组义工Amy想过为其命名“扎根”,作为对今天香港社会的最大讽刺:“就算你在此地住了50年、70年,政府说收地就可以收回你的家。无法扎根,这是我们社会面对最大的问题。”

欧阳一家在收地之前,在不安和忧愁中继续生活。

众筹及出版详情可到以下连结:
https://goo.gl/ndBJMm

众筹出版计划至今仍欠金额13,435元,距离最低筹款额3,435元,并将于2018年3月17日结束。

书籍预计于2018年7月前出版,并于书展发行。整个项目的总预算约为HK$55,000。当中筹得的HK$43,000将全数用于编撰、校对、排版、印刷、上架费及其余有关此书之支出。扣除出版开支,余数将用于新书发布会、横洲艺术品展览、邮费﹑行政费及拨捐关注土地公义团体。

按参与者决定的捐款,村民亦有所回礼,回礼均是由横洲的人事地貌所衍生的手制信物,例如手绘明信片、地图、挂布和大树菠萝叶脉书签。

延 伸 阅 读
有关横洲守村经历的报导、图辑以及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