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办拒公开8800幢历史建筑图片 涉私隐版权 坊间难了解死因
古迹办于25年前曾就全港历史建筑普查,并记录约8800幢建筑物,惟早前经团体及传媒查询后,终于公开该8800幢建筑物列表。不过名单上纪录格式不一,本土研究社早前向古迹办要求索取建筑物的图片纪录。
事隔一个多月,古迹办回复指因涉个人私隐及大量工作拒绝公开。本研社陈剑青批评当局做法不合理,认为公开图片有助民间了解部分建筑物的“死因”,将继续向当局要求公开文件。
相关报道:
本港8800幢历史建筑曝光 九龙城近百年历史战前唐楼群不获评级
古迹办于25年前曾调查全港建于1950年前的建筑物,当时纪录了全港有约8,800幢相关建筑,其后从中挑选1,444幢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逐一展开评级工作。
文件除披露8803幢建筑物的名单及地址,亦有四份由专家团队整合的报告,当中提到曾为建筑物拍照存档,并有为每项建筑物整合地图及建筑资讯。
古迹办指涉个人私隐
本土研究社于3月取得建筑物清单后,于3月底进一步向古迹办索取图片纪录及地图等资料。惟至日前获古迹办回复指拒绝公开。古迹办表示图片涉及住户的个人资料,未取得许可前不能用作调查外的用途,因此根据公开资料守则内的个人私隐拒绝公开。
古迹办又指,若公开图片纪录须逐张图片检视,确保未有个人资料被公开。而调查团队有于从地政总署购买的地图上作手绘纪录,由于地政总署的地图有版权保护,若复印要支付费用,古迹办需要就逾8800幢建筑物,逐一从地图上描出,并与地政总署处理版权问题。古迹办称,将涉及大量工作(substantial work),因资料要透过不合理地使用部门的资源才能提供,故根据公开资料守则内的条文拒绝公开。
陈剑青指公开图片有助了解建筑“死因”
本土研究社陈剑青批评古迹办做法不合理,认为当中不少为政府建筑物,质疑违反个人私隐的讲法。他又称,古迹办早前开展余下6,000多幢战前建筑物的研究,认为公开纪录不会涉及额外工作。事实上,本土研究社早前就8803幢历史建筑整合成地图,质疑若民间有能力做到,为何有关部门不可以。他表示,当局公开图片纪录除涉及公众知情权,同时有助民间研究,可更清楚部分不获评级建筑物的“死因”。他称,本土研究社会继续去信古迹办要求公开纪录。
一度限制公开建筑物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研究社早前向当局索取建筑物清单时,古迹办一度限制他们公开清单,当时同样以版权为由,最终于本研社及传媒查询后终公开名单,发现部分未被列入1,444清单的“沧海遗珠”,包括及后被列为新增项目的卢吉道27号,以及九龙城多幢有逾80年历史的唐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