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70年历史跑马地坟场 料为港首个公众坟场 学会倡审视评级

撰文: 张嘉敏
出版:更新:

摩登都市的历史建筑,为每一代人诉说一个又一个城市故事。藏身地底逾百年的深水埗主教山蓄水池曝光,令社会再度正视被忽略的文物保育。
位处跑马地的香港坟场,有176年历史的教堂已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但同期落成的坟场却未获任何认可。古迹办于2013年亦就20条逾百年历史的古道进行研究,提到应妥善保护,却未见政府有跟进行动。
香港建筑文物保护师学会指,坟场内存有具历史价值的构建物,本身亦安葬不少名人,更推算坟场早于1841年落成,或为本港最早存在的公众坟场。学会指,当局评级时亦考虑整个环境,不应将其“拆件”,只就部份建筑物评级,“有评级机制本来系好,起码有认受性,但依家做法变成无评级就系无历史价值,可以拆。”

根据政府资料,于跑马地的香港坟场建于1845年。(余俊亮摄)

谈到主教山,当局声称被拆除的部分可复修,香港建筑文物保护师学会副会长陈柏慧却反驳说法:“有啲野系维修唔到,香港整呢种石嘅工艺都得返好少,就算整得返物料都唔同。”陈柏慧指,本港评级机制著眼于建筑物,往往未有考虑整个环境、基建系统,令不少具价值的非建筑物被忽略。正正因此漏洞,才出现主教山事件。于学会而言,现阶段比起保育方案,更重要是完善评级机制,避免再有主教山蓄水池事件翻版。

喷水池、日晷至少111年历史

于跑马地的香港坟场,根据政府资料建于1845年,为当年湾仔星街首个公众坟场后满额后落成。不过,陈柏慧翻查纪录,最早的安葬纪录为1841年,推算该坟场为本港历史最悠久的公众坟场之一;而其中两个喷水池及日晷亦早于1890-1910年兴建。

她指,坟场的价值不单看其建筑历史,当中有不少名人长埋此地,包括何东,亦由于有安葬日本人,其拜祭仪式亦别具文化价值。不过,坟场内现时只得于同年落成的教堂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无论坟场本身或内在构建物亦不获评级。

延伸阅读:英国分类历史建筑 每类设独立保育准则 街头防撞柱亦可获评级

香港建筑文物保护师学会推算,坟场内的喷水池及日晷亦早于1890-1910年兴建。(余俊亮摄)

古迹办发表报告 指20条古道应妥善保存

而古迹办曾于2013年发表一份有关香港古道的研究报告,当中提及全港有20条于英国殖民年代前已落成,即港岛区早于1841年、九龙区早于1859年及新界区早于1898年,当中有6条更是新发现。报告中提到,古道印证古人传统生活,亦有助认识香港的文化,建议应妥善保存(recommended that these footpaths should be well protected)。陈柏慧补充,根据学会发现,于大埔的凤马古道同样有过百年历史,而途经的张屋、李屋,两条客家村落同样已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惟当局却未有给予古道任何认证。

日晷于1890-1910年兴建,坟场本身亦有超过170年历史,但未获评级。(余俊亮摄)

英国分类历史建筑 每类设独立保育准则 街头防撞柱亦可获评级 

学会称应整体审视建筑物环境

陈柏慧认为,古迹办评级时应考虑整个环境、基建系统(infrastructure),若将整个系统的建筑物拆件评级,除容易出现走漏情况,亦难以有完善的保育方案。他们又指出,如大潭水塘内有超过20个构筑物获评为法定古迹,但整体水塘却未被评级,学会认为应改善有关机制,“唔应该有野话唔评就唔理,就摆埋一边...变成无评级就系无历史价值,可以拆得。”

他们建议因应现有评估机制未能涵盖的范畴,应制定清晰的工作指引,以便有系统地评估具有潜在保育价值的基建项目。至于主教山的保育方案,学会认为现阶段应先研究整体的文化、历史价值,不应过早决定应如何保育。

+9

▼深水埗主教山罗马式建筑蓄水池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