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8800幢历史建筑曝光 九龙城近百年历史战前唐楼群不获评级
逾百年的深水埗主教山蓄水池被破坏后“终见天日”,再次唤醒公众关注历史建筑议题。古迹办于25年前曾调查全港建于1950年前的建筑物,当时纪录了全港有约8,800幢相关建筑,其后从中挑选1,444幢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逐一展开评级工作。
古迹办近日经团体及传媒查询后,终公开逾8,800幢建筑物列表,披露部分未被列入1,444清单的“沧海遗珠”,包括及后被列为新增项目的卢吉道27号,以及九龙城多幢有逾80年历史的唐楼等。
惟不乏备受公众关注的历史建筑,始终榜上无名,包括超过百年历史的旧笔架山隧道。一座座被遗忘于石屎森林的老建筑,无声诉说城市故事。
古迹办从未公开列表
古迹办于1996至2000年期间,就本港建于1950年以前的建筑物进行调查,当时纪录约8,800幢建筑物。其后于2002年至2004年再从该清单中,挑选出1,444幢文物价值较高的建筑物,再作深入调查,并经由专家组成的小组评估建筑物的歷史价值、建筑价值、罕有程度等六项准则,于2009年公布拟议的评级。现时于古迹办网站有提供1,444幢建筑物的资料,不过从未公开罗列全部逾8000幢建筑的列表。
本土研究社早前向古迹办取得该份8,800幢建筑物的完整清单,发现有部份具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即使被纳入清单中,惟最后却未被挑选为值得深入调查及评级的1,444幢历史建筑物中,以致未获评级。
达88年历史九龙城战前唐楼未被选作评级范围
该批未获评级的“沧海遗珠”当中,包括位于九龙城的多幢战前唐楼,如南角道3号、城南道57至59号、衙前围道68号、衙前塱道24号及太子道西412至414号等。翻查资料,发展局于2010年进行的《市区重建策略》,就九龙城区发表的《市区更新地区愿景研究》,亦有将上述唐楼群纳入为“区内具特色的唐楼之一”。
报告内提到,该批唐楼可能于1933年至1942年期间兴建、即已有约88年历史;而其采用骑楼式设计,最大特色为其屋顶上矮墙及西方建筑元素,如屋簷的簷托等。至于同样位于九龙城,已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的侯王道1号及3号唐楼,于1935年落成。即与上述未获评级的唐楼历史相若。
于现场可见,部份未获评级的唐楼,已没有原来的屋簷,改为铁皮屋顶,惟南角道3号的唐楼仍甚为完整,甚至仍可见骑楼内的风扇、屋簷的簷托,不过现时已全幢空置。
8800幢历史建筑分四队专家调查 本研社批准则不一倡民间重新审视
卢吉道27号不被挑选 业主申改建酒店始被评级
此外,位于山顶的卢吉道27号,后来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的逾百年历史大宅。翻查完整8,800幢建筑物的完整清单,虽然榜上有名,但最终却未被挑选作深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该大宅于2012年转手后,新业主一度申请改划为酒店,并惹起公众关注反对。古迹办其后将之纳入“新增项目”,并于2013年评级为一级历史建筑。
8,800幢建筑 部分已被拆
至于清单上8,800幢历史建筑物中,部分已被清拆或有重建计划,如九龙塘金巴伦道41号、即前李小龙故居,经过多年争论后,于2019年被清拆;位于湾仔律敦治医院有百年历史的拱门,于2017年进行工程时被拆走,当时一度惹起争议,其后古迹办称建议医管局尽量将其保留。
此外,市建局“士丹顿街/永利街项目(H19)”原建议将唐楼群拆走重建,及后被居民反对撤回方案,惟至今仍未有保育方案。事实上,城皇街的多幢唐楼亦于首次获纪录的历史建筑物列表中。而被发展商提出改划的牛池湾圣若瑟安老院,其中的教堂亦属于8,800幢建筑物当中,惟已被拆去。
111年历史旧笔架山隧道榜上无名
此外,有获关注的历史建筑则“榜上无名”,包括香港戒毒会石鼓洲康复院庭院的罗马泳池,该建筑物于60年代落成,于2010年获评为三级历史建筑。于20多年前的全港调查中,虽未将其纳入列表中,但却被纳入1,444幢建筑物列表内获评级。而于1950年落成的圣母神乐院;于1909年落成、1910年启用的旧笔架山隧道,则于两个列表中,均未有上榜。
圣母神乐院位于梅窝与愉景湾之间,属本港唯一一间中世纪建筑模式的天主教隐修院,有欧洲乡郊中古时代建筑风格,并以花岗石筑砌。圣母神乐院内有一个圣母亭,于1979年建成,以中式设计。而“十字牌”牛奶亦源于圣母神乐院,初期只为自用,于70年代建立“十字牌”牛奶。
111年历史的旧笔架山隧道未有任何评级,亦非法定古迹。隧道于1981年停用,现时用作铺设煤气管道,作为连接九龙及新界的煤气之用;而隧道出入口仍有完好保存的花岗岩砖墙,并仍可看到“Beacon Hill Tunnel”、及刻有隧道施工和竣工年份(1906、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