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规管|的士行周国强:车龄司机须符3条件 有框架才论发牌量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香港01》昨日(6日)报道,网约车规管框架最快今个月出炉,其中主要方向是为网约车合法营运订立机制,包括向网约平台发牌及订明网约车司机与平台经营者的关系。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确认,当局会争取本月内向立法会介绍框架,但预告框架中不会有网约车发牌数目等细节。

顺安车行负责人、智慧出行联合商会主席周国表示,现阶段未能判断发牌多少才合适,要视乎框架细节才可讨论;他认为框架要规限网约车的车龄不高过五年、要购买保险,网约车司机要领有的士牌。

政府争取本月内向立法会介绍网约车规管框架。(资料图片/王海图摄)

陈美宝:本月公布网约车框架中不会有发牌数目

网约车规管框架最快今个月出炉,《香港01》综合多方消息,政府的方向是为网约车合法营运订立机制,包括向网约平台发牌及订明网约车司机与平台经营者的关系。至于具体网约车数量,消息指未落实,但“唔会无限”。其余政府目前研究的方向包括规定网约车车费要高于的士、牌照要有时限等。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昨日则在电台节目表示,当局会争取本月内向立法会介绍框架,她透露会要求司机及网约车满足一定条件及通过考核,但预告框架中不会有发牌数目等细节,称希望各界以一个有共识的框架为基础展开讨论。

顺安车行负责人、智慧出行联合商会主席周国强。(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周国强:不应容许太多网约车领牌 待经济好转才考虑是否增加

顺安车行负责人、智慧出行联合商会主席周国强昨表示,网约车平台接受规管是天经地义,期望框架可以杜绝非法白牌车。

谈到到对网约车发牌数目的看法,他认为要视乎框架细节才可讨论,但指现时经济不景,交通业界亦因市民北上而流失生意,期望政府制定框架时可以考虑现时业界的情况,要顾及对业界的影响,不应容许太多网约车领牌,否则“覆水难收”,认为可待经济好转,有加大网约车数量的必要之时,再研究是否增加数量。

政府争取本月内向立法会介绍网约车规管框架。(资料图片/王海图摄)
5月9日,智慧出行联合商会主席周国强联同的士业界代表,到西九龙政府合署运输署楼下请愿。(资料图片/黄浩谦摄)

3条件:网约车车龄少于5年、必须购保险 司机要领有的士牌

周国强以往曾表示过网约车不应过1,000架,被问到此事,他称当时是根据“出租汽车许可证”实际的名额而建议;他表示,现时尚有约600个许可证名额未用,不满网约车平台要求发牌,但“连𠮶六百几个都唔去申请”。

被问到的士业界对网约车规管有何要求,他认为要规管车龄及要求买保险,称若司机能只花数万元买车、付数千元私家车保险费便可经营网约车,对的士牌主不公平,又称将车龄定于不多于5年较为合适。他认为网约车司机要领有的士牌,不应容许没有合法牌照的人经营载客服务。

最新市区的士牌价跌破200万元,如何预期框架对牌价影响?周国强认为,若框架落实后,能若市民及投资者了解到行业正在向好改变、“中间少咗一啲无王管嘅情况出现”,预期牌价会“稳定向好”。

问:网约车在香港是非法的吗?

答:香港法律规定,利用汽车载客取酬的行为必须取得“出租汽车许可证”,而长久以来,个人点对点交通服务主要由拥有牌照的“的士”提供;不过,当科技促使交通运输产业和市民出行需求发生根本变化,衍生“网约车”这种新型载客取酬营运形式,特区政府却迟迟未有打破的士牌照垄断,未能开放市场竞争,导致网约车在港服务11年仍未合法化。

问:政府停止增发的士牌照多年,带来什么问题?

答:香港目前共有18,163个的士牌照,因政府停发新牌导致数量稀缺,持有者可以控制市场形成垄断,并且催生了非常畸形的炒牌环境,令的士牌照由“公共交通资源”变成“金融炒卖工具”,在过去25年内由252万元被炒高至667万元。的士牌主将炒牌成本转嫁租车司机,迫使司机和乘客陷入“司机收入低—服务差—乘客埋怨—流失更多客—收入更低—服务更差—社会怨气更大”的恶性循环,更积聚的士和网约车之间的仇恨,种下社会冲突祸根。

问:的士与网约车乱局,应该怎样解决?

答:往届政府施政失当,既未有打破的士垄断,又未有落实网约车合法化,的士与网约车出现恶性竞争,影响市民出行体验、损害司机劳动利益,更令不同群体之间产生越来越大的怨气和怒气。有为政府理应敢于改革,坚持以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为主线、以乘客需求和司机权益为依归,推动网约车合法化,彻底打破的士垄断,重构点对点出行服务,杜绝公共运输服务资源的炒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