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术室成为舞台 外科医生不为人知的工作日常
网络剧集《外伤重症中心》最近红遍全球,令不少人对外科医生这个工作深感兴趣。外科其实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专科,长时间站立、高压环境、复杂的手术过程,让不少人敬而远之。
回想当年仍是医科生,当第一次进入手术室,站在一旁观摩手术的过程,医生透过精细的手术拯救病人,甚至切除肿瘤、重建血管,让病人从痛苦中获得解脱。尤其当手术结束,看到患者开始康复时,这种兴奋及满足感,便深明外科是我想做的工作。
撰文:医善同行医学顾问、血管外科专科医生颜令朱
连续48小时工作
很多人都好奇,外科医生的日常到底有多辛苦?其实,手术台上,我们肾上腺素飊升,累也不觉得累;但手术结束的那一刻,肾上腺素下降,疲劳瞬间涌现,有时候甚至连写手术纪录的力气都没有。
犹如剧集描述一样,我也曾试过连续 48 小时不眠不休处理急症手术,一场接一场,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身心极限。外科医生没有真正的“下班”,随时都可能被召回,因为病人的生命不会等你休息,例如曾在婚礼担任“兄弟”,接到电话也要立刻放下餐具,冲回医院抢救病人;亦试过凌晨三点,冒著十号风球,驾驶私家车在风雨飘摇赶回医院施手术。
经常短时间内做决定
外科医生经常需要短时间内做出果断决定,例如病人危在旦夕,我们必须判断是否需要立即送去电脑扫描(CT),还是直接推进手术室开刀。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太多时间思考,病人的生命就在那几分钟的决定之间。有些手术,一旦拖延,病人的状况可能会急剧恶化,甚至无法挽回。
多年前,曾有一名严重内出血的病人求医,他的主动脉瘤与十二指肠致命性破裂,在急症室大量呕血,场面吓人。医院立即安排紧急手术,当我打开腹腔,发现肿胀的血管内竟然充满未消化的药丸。这样的情况从未见过,当下只能凭经验和判断,逐步封堵出血点,最终成功挽救病人性命。这种时刻,外科医生必须保持冷静,迅速做决定,因为病人的生命就在我们手上。
手术室的秘闻
手术室(Operating Theatre)这个名称,其实有著特别的含义。在英国,手术室被称为“Theatre”,意思是剧院,因为每一场手术都像是一场精密的演出,手术医生和医护人员就是这个舞台演出的主角。
每次病人麻醉前,医生都会问他喜欢听什么音乐,让他在熟悉的旋律中入睡。但当病人入睡后,医生就会换上自己喜爱的播放清单。大部分外科医生在开刀时都会播放音乐,于我而言音乐不只是背景声,更是一种节奏感,让人能够更专注于手术。
外界可能不知道,外科医生在不同医院都有一对专属于自己的手术鞋,有助确保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减低交叉风险,而且每个手术动辄以数小时计算,穿著适合自己的手术鞋,也可确保长时间站立时的支撑性,降低脚部疲劳等。
此外,许多外科医生的手术帽是特制的,内含的铅能够防止X光辐射对头部(尤其是头皮)的影响,特别是在需要长时间进行影像导引手术的情况下,这种铅制手术帽能够有效减少辐射暴露,保护医生的健康。
“天书”记录医生手术习惯
在剧中,男主角以火爆脾气闻名,现实上,不少外科医护团队之间会流传一本“天书”,详细记录每位外科医生的喜好、手术习惯,包括偏好的手术工具、仪器等。护士们会根据这本“天书”来准备器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这本“天书”不仅帮助新手护士熟悉不同医生的需求,也能减少手术中的沟通误差,提高整体效率。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准备和反应速度也是关键。有经验的护士能够预测医生下一步的需求,在医生开口前就准备好相应的器械,让手术顺利进行。但如果护士动作慢,或者拿错器械,就可能严重影响手术进度。
手术室内的时间就是病人的生命,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因此当护士反应不够快时,不少医生会变得焦躁,甚至直接训斥。有些资深外科医生脾气较大,遇到护士拿错工具,可能会当场发火,因为在高压环境下,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性格决定命运
外科是个讲求爽快与决断的领域,没有过多的犹豫与试探,透过手术在短时间内直接解决病人的问题。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外科医生。这个行业带来的满足感,远超身体上的疲惫。
手术的成功,从来不是外科医生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从手术前的准备、麻醉科医生的监察、护士的支援,以及术后护理,所有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一场手术,都是一个团队的配合与默契累积的成果,医生只是一部分,没有整个团队的努力,手术不可能顺利完成。
这是一条辛苦但充满意义的路,但我仍甘之如饴。
“01医务所”与慈善团体【医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医健文章。医善同行于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会上的爱心和力量,鼓励有心人踊跃参与医善同行举办的义工计划,各展所长,帮助弱势社群。
医善同行会以专业团队的运作方式,致力提高赞助人与赞助机构的信心,达到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目标。
网站亦会为巿民提供正确的医疗资讯;并举辨不定期的医疗健康讲座和义诊,同时积极与其他社区组织及医疗机构协作,为市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