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说明书】执著当“好人”?不如不好不坏,做自我中心快乐人
前阵子翻看旧书,其中一篇让我有些感触。内容大概是那年“肥姐”去世,亲友怜惜女儿欣宜,只是劝勉她说:“要当个快乐的好人。”而这寄望谈何容易?林夕感叹:“好人难做!计算还比坏人多!”
看到这儿,着实心宽。笔者还得谢谢从小老师的教导,总觉得当个好人,错不了。但人离开学校,面对的选择远比MC多,答对了也不一定会加分数;有些难题更是你“加纸再加纸”都解答不了的⋯⋯特别是在人情世故上,“真理”更是模糊,因为你的“好”,可以是他眼中的“坏”。好人难做,别为难自己,倒不如当个自我中心的快乐人,这样“划算”得多。
只为当个“好人”,便忽略了自己
话说回来,放弃当个“好人”,还是最近才决定的事。
因为上月刚刚过了生日,一年比一年心烦。虽然这似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很多道理听明白了,“杀到埋身”又则是另一回事,我便忍不住反思:我究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对人不过不失,怎么还是不快乐?原来,我待薄了自己。
别人怎么想,说不介意,当然是假。但当我们花太多时间在别人身上,便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甚至是被人利用。但其实,到底是奉承别人更重要,还是自己的思想重要呢?
那当然,不是要从此任意妄为,不理别人感受,而是,别人的事,道行不够管不来,何不先管好自己,做位自我中心但快乐的人呢?
别为了“好”,而放弃自己的“真理”
“明辨是非”这四字,是我至今仍觉得是最重要的,大事件上如是,放诸日常生活上如是。但原来,有时候,做到别人眼中的“好”,是会与自己的“是”有所抵触。
美国出版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期刊》就指出好人比较容易服从,即使那些指令会伤害别人。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好人和更顾及他人感受的人竟会更易按下按钮,去电击一位无辜的人。相反,那些不太合群、不甚友善的人反而会质疑指令,拒绝电击。
我们时时觉得跟从指令是一种美德,是帮了别人;但其实坚持自己觉得对的事,一点点的不合群,也不见得一定坏。
老是当好人,伤身又伤心
从前有套电视剧,主角道:“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但故事归故事,现实归现实,“好人”不易当,要有极大气度,不卑不亢,还要有极高智慧,为了他人感受,处处左闪右避,“字字珠玑”,躲过别人“地雷”。因此,总避免不了要说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圣母大学就曾为此作出研究,指出时时说谎会影响健康。在研究中,当参加者说谎时,他们的身体会“投诉”,如头痛和大压力。
其实,不用甚么研究都知道,若时时抑制自己情绪,处处为对自己不好的人开脱,倒不如痛快地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率直、有礼地表现冷淡,时宜在心头暗骂数句,最重要是忠于自己。前者后者,别人都一样讨厌你,但比起码后者,至少你痛快得多。
儿时若学错了盲目服从,长大要学的,大概便是择善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