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种孤独】面对孤独,你不是唯一一个,却也是无法逃离那个
前阵子,文凭试试卷出题以《孤独的理由》作阅读文章,考生困惑,作者更困惑,道自己也不懂作答。其实有关孤独这课题,放到作文题目还可以,阅读理解?不了。只因孤独啊,你有你解读,我有我解读,只求共鸣,不求对错,哪来标准答案?
幸好我不是应届考生,却想起我也读过由理查・叶慈(Richard Yates)写的《十一种孤独》(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结集十一个小故事,十一个孤独的时刻。这些小故事没有大是大非,甚至只是微小得差不多看不见的感觉,就是在人群中、幸福的背后、朋友间⋯⋯那些可有可无的孤独与无力感。我不喜欢为赋新辞强说愁,只是感慨:有人写出来了,真好。当中有一句,虽然矫情,但我又不争气地觉得它“夭心夭肺”,就是:“那么认真,只是想要你理解。但还是错过了。”
笔者选了三个书中的故事,说说那些我们或许都熟悉的“孤独”。
婚礼前一晚的新人-男生需要那“要了命”的体谅
“你就不能体谅吗?”这句,闻风丧胆,比起诉求,更像判词。女生没有反驳余地,若然不依,便似是认罪。
作者也真是,好选不选偏偏要把这故事设在新婚的前一夜,可那样却更真实。结婚,不一定都是如我们想像般甜蜜美满,不能保证你终生不孤独。葛瑞丝与洛夫明天便要结婚了,各自在办公室内战战兢兢地过了一天,各自怀着不同的心事:葛瑞丝想着好室友,想着她觉得洛夫不够好,或许他真的未够好?洛夫却想着这样的一天应该更加盛大,因为是单身的最后一天,结果却是平平无奇地度过了。
结果,两颗悬着的心都有了答案,只是都跟对方擦身而过。葛瑞丝的室友向她道歉,并衷心祝福她,更特地空出房间,让准新人度春宵。葛瑞丝穿上丝绸睡袍,苦苦等他归来。而洛夫的兄弟与同事们原来为他办了惊喜派对,他更为此差点哭了,好像比结婚还要感动。葛瑞丝恳求洛夫不要离开,而洛夫却在那一刻,觉得她从未如此不好看,下了判词。
男生拂袖离开了,谁对谁错?怎么做才能两全其美?我只是想到,要做一个会体谅的女生,就必然地学会承受一点孤独。故事名叫《幸福美满》,真是讽刺。
剧集《短暂的婚姻》也有探讨有关婚姻的不美满:
被“炒”的“大男人”-爱人面前能失败么?
时时说,女生不总是柔柔弱弱,也有刚强一面,我也想替男生平反,男生也不一定时时强悍,会哭会沮丧,只因不过是人。
只是,有时候那枷锁,也是自己给自己的。如书中的两个故事:《爱找苦头吃的人》和《跟鲨鱼搏斗的人》也分别说到“大男人”的孤独。前者写得十分浪漫,男主角华特总觉得“死”是一件十分优雅的事,从小跟朋友玩耍,也是演“中枪身亡”的那个,捂著胸口优雅地倒下,是他最自豪的事;后者的索贝尔则自命是“跟鲨鱼搏斗的人”,自吹自擂,自觉一定有一番作为。
两人同样被解雇,华特坚持要“优雅地输”,表情要不愠不火,回到家中要装作还有工作,只是把口袋里的火柴盒捏成纸糊团;而索贝尔埋头苦干,比任何人都努力,却写不出好东西,被老板轰了出去,回到家中还对爱人说成是自己离职一样。我想,这就是其中一样“男人的浪漫”,最孤独不是努力没有回报、不是失败,而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也不能软弱。你或是身边那位,又有没有这份“执著”?
【原来你非不快乐】林夕“佛系”处世之道: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
有关“男生”这课题,或许可以参考Woody Allen 的《命中注定,遇见爱》 (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
“守生寡”的妻子-寂寞找个伴,能驱去孤独吗?
谈“愉情”,人人嗤之以鼻。但若设身处地,你还可以站在“道德高地”批判吗?我喜欢这书说的偷情,似是一种“必然”,借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是:“要是再来一次,我还是会做一样的事。”
麦拉的丈夫久病卧床,住在医院。小说中,这样的故事都会是血泪淋漓,但书中的故事却很平淡,像极了现实。丈夫习惯了医院,结交了“病友”,似是跌进一个“病人的世界”,甚至是乐在其中;而麦拉也与丈夫渐渐疏远,每星期的探望,只是例行公事,交待生活。爱没有被疾病杀死,而是被平淡殆尽了。
最后一幕,是麦拉离开医院,咬着拳头啜泣,再装作若无其事跳上情夫的车。孤独只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因为她的快乐,世俗容不下。
有关“不应该”的爱,也可看日本电影《爱,不由自主》:
这三个没有说中你的孤独?不要紧,书中还有八个,很难找不到自己。看完,或许你也会跟笔者一般,发现自己或许未如想像中孤独呢。最后最后,想到一首歌,正好用来总结这文章:
可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我不忍心欺哄,但愿你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