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非不快乐】林夕“佛系”处世之道: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
这阵子,人人都自称是“佛系”,网络上充斥佛系改图,仿佛甚么都不做,成就便自然来,但真正的“佛系”处世之道,真的是如此吗?原本有机会拜访林夕,可惜最后梦想落空。做不成记者,便安心做个读者。极力推介大家看看林夕的《原来你非不快乐》,数十篇的散文非常“易入口”,以下都是个人在阅读时的一些得着,鸡精中的鸡精,但若你有疑难困惑,或许也能像笔者般“断章取义”地找答案。
虽然还未够“道行”看《金刚经》,但说到“佛系”的文字,第一时间便想到林夕。未能成功访问林夕,本来甚觉可惜,但念头一转,若真的喜欢他的字,又怎会为此失落呢?还是看书比较自在,何时拿起,何时放下,都随心所欲。他填的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儿反想说说他写的散文,脱离了音符,化作家常谈话的文字,一样铿锵。
原来你非不快乐:快乐不如安乐
林夕说:“我写过最悲伤的歌词是‘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最可怕的莫如众人都认为你应该快乐,却只有自己一个不觉得。那快乐又有甚么意义呢?只是多年后,他回想起那次东京之旅,可以快乐,也可以不快乐,且看自己怎样看。
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 。
风景转变,我们纵不能改变,在职场上如是,在情场上亦是一样。但其实,它们本来是没有悲喜的,是喜是忧,在于自己,在于“我”。
说到“我”,我又记得书中有一文不得不说,就是《忘我则柔》。我们会生气,会不忿,原来也是只因一个“我”。工作上,或许你会想:“他是何许人,怎有资格骂我?”;爱情上,你总是心有不甘:“他凭甚么这样对我?”林夕说,最最应该问,是:“‘我’又是谁?”答案是,我不过是人。大家“平起平坐”,旁人为何不能这样做?可以骂、可以打,但那是他人的事,放不放在心上抑郁,则是自己的事。
好一句“忘我则柔”。
“我”是怎样,一如陈亦迅的歌《太阳照常升起》,原来来自老子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下没有仁、没有不仁,人无需甘心不甘心,不过跟万物一样的东西罢了。在林夕看来,最高境界,并不是时时快乐,而是安乐的心。所谓快乐,其实也是欲望得到满足。有多快乐,失去了便有多不快乐。因此,林夕说:“快乐不如安乐。”
做人要如水:柔弱胜刚强
说毕情绪上的喜怒哀乐,那处世又如何?我近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难题,就是:“该如何做人?刚强好还是柔弱好?”而这书刚好给了我一个回答。
常言道强闯少不免逆流,人柔弱似水却可以载舟。
听不少人说,做人柔弱太“蚀底”。但我却坚信,“刚强”只能争一时之气,而柔弱却能最后胜利,至少能保存自己,当中实蕴含大智慧,特别在这个甚么都要进取的世代。因此林夕看《退步集》,处世之道是“上善若水”,水向低流,看了着实宽心。
书中写道:“水翻起后变回原状,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性,没有人可以捉住水,水却是顺着势而流动,去到哪里是哪里。”
这处世之道,也是“生存之道”。要知道,想不通、压抑在心头也会压死的。天天做人如上战场,可有多累?自问抵不住天天当个士兵,就做知难而退的水。毕竟,向前死冲难冲只需要一股傻劲,在适当的时候退下来却是需要大智慧。
【女生读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要做诱人的红,还是圣洁的白?
感情、理财:足够,便足以忘记
工作数年,不快乐的时间比较多,时时回想:我达到梦想了没有?我有没有成为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谁都很想富有,谁都不必富有。
成功的定义,不管是十年前这书出版的时候,还是现在,那狭隘从没改变。要高薪厚职,“舒适”生活人人倒模一样:买了金表买红酒,买车再买楼。那自己想要甚么?那追不到便注定不快乐吗?
我喜欢林夕说钱的腔调,没有高高在上把钱看低,当然也没有把钱看成是关键。毕竟,生活、爱情如是,不能没有钱。
那我们究竟要怎样的生活?其中一段是这样的:“最近认识一个朋友,做到很高的职位了,但没有兴趣理财。一直只是租楼住,却已足够附庸风雅,在天台种睡莲,养芒果树,爱看书,而书与睡莲,花得了多少钱?这就是足以忘记钱的榜样了。”金钱如是,爱情亦是如是,当你老是猜疑对方爱你不够深,其实在“足够”的爱情当中,谁还要明白甚么是爱呢?
做不成记者,便安心做个读者。以上都是个人在阅读时的一些得着,是鸡精中的鸡精。若大家想要“原汁原味”的,极力推介大家看看林夕的《原来你非不快乐》,数十篇的散文非常“易入口”,若你有甚么疑难困惑,或许也能像笔者般“断章取义”地找答案呢。
除了散文,林夕又有哪些词令你揪心却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