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今周】比坚尼的大核爆 如何用三块布震撼世界
夏天除为大家带来美腿,还有阳光和海滩───与抢眼的比坚尼美女。比坚尼在今天流行世界,不论在时装、女权与流行文化上都有重大影响,就有如它的名称来源,“比坚尼环礁”的核试一样,震撼世界。
本星期就趁着7月5日比坚尼之日,让我们来谈谈这三块布,如何为世界带来一场大核爆吧。
比坚尼泳衣是世上穿最少、最轻便的服饰之一。比坚尼只用三块布遮掩身体,因此又叫“三点式”。虽然今天的比坚尼有很多种,但笼统来说只要是只遮掩胸部与下身,把腹部与四肢全露出来的两件式衣装,都可被称为比坚尼,如比坚尼式运动服、比坚尼式内衣等。
请按连结阅读,更多【当年今周】文章
史前的比坚尼与历史
其实比坚尼类的服饰早在公元前就出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考古学家发现有女运动员被描绘成穿着类似比坚尼衣服:两块布分别裹着上胸和下体,其余部份裸露出来。在古罗马出土的文物,亦发现女神维纳斯穿着类似的服饰。
不过往后两千年间,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社会长年对衣服穿着十分讲究,所谓的泳衣非常保守。直至二次大战前,女性泳衣亦只有包裹全身或一件式的选择,露脐装被视为不成体统,不可在公众前穿着。
法国设计师发明的“三块布核弹”
这一切直到二战后的1946年才有所改变。当年一位名叫路易斯•里尔德(Louis Reard)的法国设计师忽发奇想:二战时因布料需求设计无法太花巧,那不如设计一件最轻便的服饰。结果创造出一款只有胸罩和两片带有报纸印记的三角形布料服饰,用布面积仅200平方厘米,比现存任何一件泳衣都要小。
1960年著名美国歌手布莱恩•海兰(Brian Hyland)创作了一首著名歌曲“Itsy Bitsy Teenie Weenie Yellow Polka Dot Bikini”,述说着一位害羞少女“躲在更衣室里不敢出来”、“待在沙滩不下水,用毛毯包住自己”、“将全身浸在水里,设法不让别人看见”,就是因为“她穿着黄色圆点比坚尼”。
这现象直到荷里活电影的牵起,才被逐渐打破。其中一套最具代表性的是1962年占士邦第一套电影《铁金刚勇破神秘岛》(Dr. No),电影中饰演邦女郎的安德斯(Ursula Andress)穿着白色比坚尼出场,成为了划时代标志。而紧接1963年电影《海滩派对》(Beach Party),一众女角全穿上比坚尼在银幕上出现,象征海滩应有的新时代开始。渐渐的,比坚尼终于为大众接受,成功流行成为标准泳装之一。
穿着比坚尼让男性更易“物化女性”?
女性穿着比坚尼被认为是女性主义的一个突破:女性因比坚尼拥有力量主宰自己身体,但反效果是暴露的比坚尼引来了男性色迷迷的目光。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2010年曾做过一项实验,测试男性在面对女性穿着不同服饰的时候大脑会有甚么反应。发现当女性穿得愈少,男性会更视女性为“工具”,也就是说“物化女性”的感觉会更严重。
美国TED在2013年的大会中在一场演讲中讽刺说道:“比坚尼确实给予女性一种力量,一种让男性把她视之为物件的力量。”这显然不是女性主义者所希望,寻求两性平等的力量。
这类争辩不只出现在西方社会,在亚洲、非洲和伊斯兰世界都带来了震撼。今天不论穿上比坚尼的女性是自信的表现,还是故意吸引异性注意;或是因无法抗拒生理反应,无意识地把目光停留在比坚尼美女身上的男性,比坚尼带来的核爆效果将继续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