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银发常见慢性病 事前难察觉 7大指标符合1个已属高危

撰文: NOW健康
出版:更新: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附设医院骨科病房主任戴大为医生提醒,对于有极高骨折风险的骨质疏松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持续治疗不中断。

根据台湾国民健康署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为65岁以上银发族常见慢性病第4名,且伴随年纪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虽然骨质疏松症普遍认知度高,却鲜少主动筛检,更对骨折风险毫无警觉,也因此许多民众直到意外跌倒导致骨折就医,才发现已罹患骨质疏松症;而严重骨折后,可能导致失能卧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家庭造成经济上的负担。

相关文章:【骨质疏松】10大高钙蔬菜芥兰排第1 强骨骼远离2种食物免钙流失

+6

高骨折风险族群 可优先使用促进骨质生成药物

根据2020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学会骨质疏松症治疗指引建议,骨松极高骨折风险族群可优先使用“促进骨质生成药物”,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目前骨松药物在健保给付已更为完整,促进骨质生成药物也有了不同的选择,为再次骨折的极高风险患者提供更积极且更方便的治疗选择。

台湾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秘书长暨国立成功大学附设医院骨科病房主任戴大为医生提醒,全台约有130万名民众罹患骨质疏松症,但仅20至30万人接受骨松治疗。近年骨松治疗方式越趋完善,只要遵循医嘱,骨质疏松是可以被治疗的。建议极高骨折风险族群要有开源节流的概念,先促进骨质生成以提升骨质密度再减少骨质流失,并持续回诊接受治疗,让自己可以保有行动力自在生活,远离骨折风险。

相关文章:骨质疏松|高龄妇女风险比男性高 维他命D不是摄取得多就好?

可依照7大指标 判断自己是否为高骨折风险族群

根据2021年台湾成人骨质疏松症防治之共识及指引,若骨质疏松症患者符合下述其中1个条件,则为极高骨折风险族群:

1. 骨密度T值低于-3.0

2. 最近12个月内发生骨松性骨折

3. 接受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仍发生骨折

4. 有多发性骨松性骨折

5. 服用对骨骼损伤药物发生骨折,如长期类固醇

6. 跌倒风险高或有伤害性跌倒病史的患者

7. FRAX®骨折风险极高患者,如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30%、髋关节骨折风险>4.5%

戴大为医生提醒民众,骨质疏松症是无声的疾病,建议骨质疏松患者可根据上述条件进行比对,若有符合其中1项即为极高骨折风险族群,建议此类患者可优先选择接受促进骨质生成药物治疗,以快速增加骨质密度、预防骨折再次发生,患者可主动与主治医生讨论合适的治疗疗程。

相关文章:长者健康|要行得走得不只要补钙 配合这3种营养才能养骨养肌肉

骨松照护越趋完善 让患者有更多治疗选择

骨松药物大致分为“减少骨质流失药物”及“促进骨质生成药物”2大类,前者药物为抑制蚀骨细胞作用,以防止骨质过度流失,台湾多数骨松药物属于此类; 戴大为医生进一步说明,过去骨松治疗以减少骨质流失药物治疗为主,但研究显示先使用促进骨质生成药物以快速增加骨密度,后续再使用减少骨质流失药物以维持骨密度,特别对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双管齐下,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补钙】钙片餐前服?每日有上限?补钙5大秘诀过量易便秘生肾石

+21

骨松开源节流观念 生成与抑制双管齐下

戴大为医生分享,曾收治一位72岁的王阿嬷(化名),6年前因跌倒造成髋部骨折,接受骨质疏松症治疗后隔年中风,行动不便导致骨质流失更快速,5年间脊椎接续断了5次,今年6月初转院进行骨密度检查发现T值为-3.9,为极高骨折风险族群。讨论后建议使用促进骨质生成药物治疗,目前阿嬷疗程已完成半年左右,原先无法站立,至今已能靠助行器走路,并无再发生其他部位骨折。医生也提醒阿嬷依然属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应持续回诊并遵从医嘱、持续接受骨松治疗。

戴大为医生最后也提醒,对于有极高骨折风险的骨松患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持续治疗不中断,目前健保给付不同促进骨质生成药物,可提供患者选择,若患者无法确定自己的病况是否适用,建议与主治医生询问及讨论。完成促进骨质生成药物疗程后,也需与主治医生一同拟定后续治疗方案,并遵从医嘱持续治疗,才能有良好治疗效果,有效避免骨折再次发生。

相关文章:【骨质疏松检测】矮瘦驼背或已骨质疏松? 28条问题速测风险有几高

+25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

延伸阅读:

仅弯腰使力竟骨松性骨折 50岁以上女性4人有1人骨松

阿嬷陪孙散步右边髋部异常疼痛 竟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本文获“NOW健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