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颈酸痛或是肌筋膜疼痛?3类常见治疗 轻视恐慢性发作治疗困难
肩膀僵硬、脖子酸痛,甚至手臂酸麻,有些民众可能会认为是扭伤、拉伤或肌腱炎等,但台湾振兴医院复健医学部主任刘复康表示,经过仔细检查,这些症状有可能是“肌筋膜疼痛”引起的,如果民众轻忽疼痛症状,习惯自行使用膏药贴布,往往会反复慢性发作,造成治疗困难及失败,建议应尽早就医治疗。
什么是“肌筋膜疼痛”? 有哪些症状?
人体的肌肉表层有许多微小的感觉神经,会将肌肉的疼痛刺激传达至脑部,不过刘复康主任提到,在某些特别状况下(如:关节炎、韧带受伤、神经受到压迫、持续不良姿势等),受伤组织会释放化学物质(如:前列腺素),启动肌筋膜上的特别感觉神经传导至大脑,从而意识到“肌筋膜疼痛”。
相关文章:肩颈痛|肩膊麻痛到手指或颈椎症候群 低头族高危6招防恶化失禁👇👇👇
多数肌筋膜疼痛的患者脖颈、肩胛骨、下背部会有“压痛点”,刘复康主任表示,其压痛点的肌肉会特别紧绷,使肌力降低或关节活动受限,可能还会有“转移部位疼痛”,如:压痛点在肩膀,却手肘酸痛或下背疼痛,因此感到身体持续酸痛、僵硬,甚至有自主神经症状(如:流泪、流鼻水、皮肤表面冰冷等)。
一招改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按图👇👇👇)
相关文章:痛症|周身痛小心与自律神经失调有关!医亲授1招缓解肌筋膜疼痛
常见治疗分3大类 应及早治疗以免造成更多影响
针对肌筋膜疼痛,刘复康主任指出,目前临床上有3类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
1. 压痛点止痛治疗:
采用物理治疗包括区域性冷热敷、机械式徒手治疗、拉筋运动、按摩、电疗及运动等,若使用间歇性冷冻喷剂,加上拉筋运动及软组织深层压力按摩效果更佳,临床上多半会混合使用。
2. 病因治疗:
若是神经病变、肌肉扭伤、肌腱发炎、关节炎等所造成的肌筋膜疼痛,需要针对病因做正确处置及治疗。另外,如果是软组织慢性重复、多次的微小外伤或退化组织缺氧所引起的,则需要进一步找出病因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腰痛】起床、刷牙姿势一直都系错?教你5个正确姿势防腰痛👇👇👇
3. 病患的自我训练:
患者也应学习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维持某一不当姿势。同时也可以咨询专科医师,了解如何以正确的运动辅助治疗。
如果反复慢性发作可能会造成治疗困难,刘复康主任也提到,若长期处于疼痛情况下,患者会更容易遭受多重压力影响(如:身体、情绪、经济等因素),而加重肌筋膜疼痛的症状,导致恶性循环,不只影响身心,家庭也会受到影响,提醒民众不可轻忽疼痛问题,应尽早咨询医师、接受治疗。
【本文获“健康医疗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