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夕张哈密瓜的启示:精细农业是中国农业的可能未来
日本是一个工业大国,日本的农业生产规模或许仍在收缩的过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农业的变异和再生却如火如荼,非常成功。在国外高消费的场所或者卖场,都会摆放几种特别昂贵的进口水果,比如在台湾的高档超市,就卖过要价台币6000元的哈密瓜,这个价格大约相当于196美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372元一个哈密瓜。当然,同样是在那类高档超市,还有8000元台币的西瓜,大概相当于2062港元一个的西瓜。
这些顶级水果,很多都是来自日本,因为日本长期以来都以生产顶级水果著称。
为什么世界上的顶级水果都来自工业大国的日本?这就是精细农业的结果。
精细农业,并不追求普遍的产量,而是追求质量,确保农业产品拥有最高的品质,高质高价,精细耕作,这就是精细农业,这应该成为典型的中国第一产业政策。实际上,产量和质量,汉字里面就差一个字,但实际这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里面存在着巨大的生产方式方面的差异,存在着生产文化的差异,生产者的灵魂就是不一样的。
回首多年前,我曾经提出过发展“精细制造”,强调通过“精细制造”,解决当时中国制造业在未来前景上的各种可能发展问题,主要是应对房地产造成的高成本、人力资源短缺以及产品品质的竞争等问题,后来这个“精细制造”的制造业生产概念,被经济学教授以及官员们给换成了“工匠精神”而大加宣传和推广,我对之也无可奈何。现在我又提出这个“精细农业”的概念,这次我希望能够不再重蹈旧辙,今后能够以本来面目示人。
值得注意的是,“精细农业”与“精细制造”一样,都不是“工匠”等个人概念,而是一个产业概念,要解决的是往往已经陷入困境的产业发展问题。
这里面就有一个例子,日本北海道的夕张举行的拍卖会上,有一箱哈密瓜以500万日元,也就是26.6万元人民币(约30.3万港元)成交。虽然说是一箱,实际这一箱就只是2颗哈密瓜,平均每颗哈密瓜成交价是13万元人民币(约15万港元)的“天价”。实际上,夕张哈密瓜就是日本高价水果的代表之一。
煤炭产业没落 哈密瓜成救命稻草
夕张位于北海道的中部,曾是日本重要的煤矿产地,从1880年开始就生产煤炭,当地都是“煤老板”,几十年来,都是靠煤炭发财和生活。大量劳工从日本各地涌入,形成城市,也是为了煤炭生产。不过,挖煤虽然发财了,但当地的农业生产却很糟糕,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农业,因为当地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火山灰,能够耕种的农作物相当有限,种什么都不好活,而且矿业还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当地的农业几乎没法活下来。
当地的农业协会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方式,努力寻找适应当地风土的蔬果物种。漫长的寻找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1950年,一名研究人员在巡查果园时,发现当地不少农家有种植“哈密瓜”的习惯,这里的“哈密瓜”实际是一种“网纹洋香瓜”,因长相类似,姑且按照市场习惯称为是“哈密瓜”。
当时夕张的土产哈密瓜,并不特别甜,而且果肉呈现橘红色,根本不受市场待见。夕张当地农民甚至也不好意思拿到市场上去卖,都是自己家里人吃了。不过,就是这么一个不招人待见的水果,研究人员发现,夕张的哈密瓜有一种独特的香气,只要能增加甜度,夕张哈密瓜就有机会成为夕张的特产。
三管齐下:育种改良+空运+营销
于是,从1959年开始,夕张农民在当地农业协会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启了哈密瓜升级计划。主要是育种改良,他们成立了由17家农户组成的哈密瓜协会,他们前往日本各地的种苗市场,寻找适合夕张当地的配种的品种。由于种苗具有竞争性,夕张农民为此费尽了千辛万苦,最后总算解决了种苗的问题。
紧接着出现的是销售问题,夕张农协希望把商品运到东京销售,开始考虑成本和时间,使用的是卡车来运输,但东京的温度较高,哈密瓜到了东京,甜度和香气都产生了变化。后来他们又考虑使用火车,还用冰来保持哈密瓜的新鲜度,但没想到冰在运输过程融化,泡了水的哈密瓜,卖相很差,根本卖不出去。最后就剩下了空运这个选项了,但成本比陆路运输高出好几倍。哈密瓜还没有被市场接受,就要支付这么高的成本,这对夕张农民来说是一大考验。最后夕张农民决定豁出去了,一定要用空运,一定要让消费能力惊人的东京人接受夕张哈密瓜。
实际上,这一场豪赌并不顺利,东京人开始的时候称夕张的哈密瓜就是“南瓜”,但夕张农民很坚持,他们严格控制质量,凡是不够甜、不够重、外观不够漂亮的,一律不拿出去销售。夕张农协还在销售上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包括跟棒球队以及各大百货公司合作,打响夕张哈密瓜的知名度。
到了1980年,夕张的哈密瓜终于成为了北海道夕张最出名的特产。在夕张的煤炭产业没落,当地财政陷入困境的时候,哈密瓜居然成为了夕张的救命稻草。
还有青森苹果、山形樱桃
我们从夕张的案例可见,精细农业的生产,除了农民高品质的生产活动之外,在地组织的营销及其策略也非常重要,而精细农业的生产经验,从日本来看,主要是三条:首先,日本转型精细农业的决心和力度非常大。
202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报告说,日本水果产量在二战后大幅提升,虽然1979年达到高峰之后有萎缩,但日本水果的出口贸易额却连年猛增,日本产的水果居然成为新时代“日本制造”的代表物,如夕张的哈密瓜、青森的苹果、山形的樱桃;其次,精细农业的生产,必须配备严格的分级制度,进行精心的组织,不同的等级,不同的价格,绝不含糊。如夕张哈密瓜,从1颗1万日元,到1颗4000日元,分为四个等级,由当地的“农业协同组合”来严格把关。
这个“农业协同组合”,还会控制商品的供给量,确保价格的稳定。第三,尽量往礼品和奢侈品的方向发展,这在土地很少的日本是现实的,但在其他地方则需要努力。
当然,我在提出发展“精细农业”这一主张的同时也明白,发展精细农业并不容易,但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与日本有着部分相同的农业生产环境,如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人口老化严重,消费力并不弱等等。所以,中国有理由选择“精细农业”的发展道路,以此吸引资本,吸引知识劳动者,中国的政策部门应该以此为基础,为第一产业谋篇布局。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对于逐渐老龄化的中国来说,需要找到一条做大做强农业的道路。如同发展“精细制造”一样,发展“精细农业”应该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这也是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农业领域的最佳体现。
本文作者为安邦智库创辧人陈功,原载于2023年4月6日的安邦智库“每日经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