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此的难以忘记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医生,我真的没有办法忘记他。”美珍说著说著,眼泪不自觉地掉了下来。

美珍的父亲在半年前因病离世,令她的忧郁症复发。她的心情持续低落,总是提不起劲,从前每天都会跑步的她现在足不出户,连平常最喜爱的电视剧也不愿意看一眼。寝食难安的她,经常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觉得生存没有任何意义,怪责自己没有及时带父亲去接受治疗,更不时会有轻生的想法。

“美珍,父亲的死并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照顾他了。”

撰文: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黄远倬医生

哀伤(Grief)是人丧失至亲时的自然反应,是本能上的适应机制。不过,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类似复杂性哀伤的情况,请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示意图/gettyimages)

我记得美珍说过,她的父亲本来已经行动不便,而且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在父亲被诊断患上肺癌末期后,她就辞去了工作,每天独自探访父亲,悉心照料身体变得越来越差的他。她一早知道父亲会离开人世,但到现在她还是无法接受这悲痛的事实。

“这一个月我除了回来覆诊都没有离开过家门,好像甚么都不想做了。从前我都是为了要照顾好父亲,我才决定要照顾好自己。现在父亲都离开了,我照顾好自己也没有任何意义呢。”美珍愁眉不展。

“你上一次不是告诉我,父亲要你好好照顾妹妹吗?”我问。

“是的。”美珍点一点头,越说越激动。“父亲在临终前最担心的就是妹妹会接受不了他离世的打击,所以才叮嘱我要好好照顾妹妹,不要让她做傻事。父亲刚离世时,妹妹很伤心,我每个星期都有约妹妹出来饮茶,但现在她都能够正常生活了,好像只有我还走不出过去。为甚么她能够这么快就忘记了爸爸?”

美珍好像觉得,如果生活如常的话,就代表忘记了父亲。

“你知道为甚么父亲要叮嘱你照顾妹妹,而不是叫妹妹照顾你吗?”我问。

“因为他比较疼爱妹妹吧。”美珍拭干眼角的泪。

“我猜是因为他对你能够照顾好自己更有信心吧。”我大胆说出自己的假设。

“而且你并不需要忘记父亲,你可以好好地惦挂著他。我猜,父亲也不希望你想起他的时候只有悲伤。”

一句节哀顺变说来简单,但对经历丧亲之痛的人来说,这并不容易。

美珍在调整药物份量及接受心理治疗后,情况慢慢改善,现在已经重新投入工作。她偶尔也会想起父亲,而这也成为了她要善待自己的最大动力。

哀伤(Grief)是人丧失至亲时的自然反应,是本能上的适应机制。不过,若哀伤的阶段超过半年,仍未能接受失去至亲的事实,甚至情绪或行为上的困扰严重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可能是演变成复杂性哀伤(Complicated Grief)。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类似复杂性哀伤的情况,请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让他们判断是否有接受治疗的需要。

青山医院。(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香港01》“01医务所”与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合作,隔一个星期二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笔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静放,让水中物沉淀,然后变得清澈。愿你静心细味每一篇小故事,见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别人的内心,把事与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愿此专栏能安抚你情绪的波澜,享受岁月静好。更希望你把这份体会和你关心的人分享,好让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个伙伴。

故事细节经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