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躁症】跑步中途肚痛有便意? 运动腹泻及肠躁症成因

撰文: 梁启敏
出版:更新:

跑步是香港人最喜爱的运动之一,不过可曾试过在练习甚至比赛时突然感肚痛,甚至有失禁的冲动?以往在不少大型长跑赛事中,都有不少选手试过承受着失禁的尴尬处境作赛,现职台湾联新医院及桃新医院运动医学科及复健科主治医师的吴易澄,以医学角度分析运动时肠胃不适的原因,以及相关改善方法。撰文:吴易澄

超过一半左右的运动员曾有训练时肠胃道不适的经验,有4%跑马拉松的人、32%铁人三项等耐力型运动选手曾有严重肠胃道不适的经验,甚至放弃了比赛。(资料图片 /卢翊铭摄)

超过一半左右的运动员曾有训练时肠胃道不适的经验,有4%跑马拉松的人、32%铁人三项等耐力型运动选手曾有严重肠胃道不适的经验,甚至放弃了比赛。

影响运动员的肠胃道问题主要可以分为:

上消化道的症状:胃食道逆流、呕心、呕吐等,就以自行车选手比跑者常见

下消化道的症状:腹泻、绞痛、肠胃道出血等,以跑者的比例比较高

就生理层面来说,因为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得到肠胃道的血液量减少,严重时可能会短暂性的缺血,食道的蠕动变差,括约肌张力下降,产生胃食道逆流、呕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需要休息才能改善。

运动时肠胃不适也跟运动类型有关,例如跑步的过程会有身体垂直的震动,可能增加肠胃道不适的机率。(资料图片/何颖琪摄)

另外,运动时肠胃不适也跟运动类型有关,例如自行车的骑乘姿势,需要压低身体,这样的姿势会增加腹内压,跑步的过程会有身体垂直的震动,可能增加肠胃道不适的机率。

大部分适度运动对肠胃道影响不大,但在激烈运动时会加剧:

减少食道的蠕动:受交感神经兴奋部分,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下降胃排空能力变差:目前机制未明,特别是在炎热的气候、脱水与强度过高时影响更大对大小肠的蠕动影响有限

大部分跑者都曾经历过的不适,会出现短暂性的尖锐的剧烈腹痛,右侧比左侧常见,少部分的人甚至会延伸到肩膀(shoulder tip pain),这样的状况大多出现在刚开始要运动时,如果持续运动一阵时间后,症状可能逐渐消失。(Upslash@andrewtanglao)

运动引起的腹痛(SIDE STITCH/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简称ETAP)

大部分跑者都曾经历过的不适,会出现短暂性的尖锐的剧烈腹痛,右侧比左侧常见,少部分的人甚至会延伸到肩膀(shoulder tip pain),这样的状况大多出现在刚开始要运动时,如果持续运动一阵时间后,症状可能逐渐消失。 研究发现训练比较少的跑者、女性发生的机率稍高,目前切确造成机转与原因不明,可能的理论有几个:

运动时导致横隔膜的短暂缺血(ischemia)震动刺激到横隔膜下的韧带(subdiaphragmatic ligament)运动时的震动刺激到腹腔的腹膜(parietal pertoneum)

有些研究建议使用噘嘴呼吸(pursed-lip breathing)可能可以改善症状,也有研究提出要强化核心肌群的训练可以降低发生率,ETAP的症状可以在减低运动强度后减缓,大多不影响后续训练的完成。

运动前补充足够水分、少吃可发酵FODMAPs类的食物等,或可减低跑步时腹泻的机会。﹙VCG﹚

跑者腹泻(RUNNER’S DIARRHEA)

跑者腹泻除了腹泻的症状之外,可能伴随呕心呕吐、心灼痛、胀气,确切的原因仍待研究,目前研究认为是跟运动时肠胃道缺血性变化有关,或者是运动暂时改变肠胃道蠕动状况,加速排空,大部分症状在降低运动强度之后可以减少发生率,如果没有血便的发生,目前建议症状为主的支持性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果有血便的情况,建议停止活动并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有些方式可以减少跑者腹泻的机率:

运动前补充足够水分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建议多元化(包括果糖、葡萄糖),不局限在某种糖类减少可发酵的FODMAPs(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类的食物(寡糖、双糖、多糖跟多元醇):因为这些食物多产气,会改变肠道的渗透压,增加腹泻的机率,其中多元醇是无糖口香糖有的成分比赛前以天然食材为主的,避免加工食品

按图了解有哪些常见的可发酵FODMAPs(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类的食物:

1. 苹果(Benjamin Wong/Unsplash)
+2

肠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另外有些人是因为肠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所引起腹泻或便秘,肠躁症占所有的人口约10-15%,并不罕见,尤其在文明社会的压力下,盛行率比以前更高。目前有些研究认为肠胃蠕动异常、肠道较敏感、肠胃道分泌功能异常都可能有关,肠躁症可以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或混合型,不适症状通常在解便后会改善。

目前是根据Rome IV来诊断功能性肠胃疾病,肠躁症需要有持续六个月以上的症状,并且过去三个月每周都有症状,才比较像。可惜的是Rome IV是针对一般人所制定,并非专门针对运动员所设定的诊断标准,运动后改变的肠胃症状仍需要更多时间或研究来证实。

目前肠躁症的治疗主要分为减少痉挛的症状治疗跟改善蠕动这两类药物为主,减少痉挛的药物可以减缓疼痛但有抗乙醯胆碱的副作用,会有嘴干、眩晕、抗热性变差等,抗焦虑药物的使用对腹泻也有部分成效,这些药物是否适合给予运动员使用需要进一步与医师讨论。

有几个腹泻却要注意的特征,跟肠躁症不太有关,要特别小心,建议进一步找肠胃科医师检查。(按图了解)

1. 年纪大于50岁(GettyImages/VCG)

参考文献

(本文授权转载自吴易澄医师的游泳复健笔记,原文标题为【[心得] 运动医学系列 运动内科学 为什么跑到一半会肚子痛或想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