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跑步后为何食欲不振? 或与肠胃道缺血有关
跑步是不少香港人最喜爱的运动之一,相信不少跑者都曾试过在跑步时突然肚痛,或是在运动后感到食欲不振、恶心等,令他们相当困扰。现职台湾联新医院及桃新医院运动医学科及复健科主治医师的吴易澄,以医学角度分析运动时肠胃不适的原因,以及相关改善方法。
撰文:吴易澄
过度激烈运动导致短暂性胃口降低(EXERCISE-INDUCED ANOREXIA)
过度激烈运动可能会影响短期内(1-16天以内)的食欲,大约在两周后才逐渐恢复,影响的因素跟瘦体素(leptin)、胰岛素(insulin)、游离的脂肪酸、唾液分泌有关,运动后的食欲降低与身体的贺尔蒙关系较大。
另外要注意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果糖等物质会增加运动时胀气的问题,运动时的脱水状况更会恶化肠胃道不适的症状。
运动相关的恶心呕吐与胃食道逆流
呕心呕吐的状况,不全然跟胃食道逆流有关,通常跟食道蠕动、括约肌张力改变、肠道通透性改变有关,有些人不在训练期,仍有呕心呕吐的状况,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的建议比赛前要补充足够水分跟碳水化合物,以减少发生的机率。
.如果运动时间少于一小时,可以适度补充一般运动饮料(含有6-8%糖类)
.如果运动时间多于一小时,需要补充30-60g/h的碳水化合物
另外糖类补充过快(>1.0-1.5 g/min)可能不适合,会减少胃排空速度,增加呕心感与胀气的感觉,不过也有研究也发现摄取糖类补充较高的选手比较快完赛,可能表示肠胃道不适并未造成运动表现的下降,这部分仍待更多研究来证实。
如果已经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状,建议改善生活与运动习惯:(按图了解)
运动相关的肠胃道出血
出血是另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目前认为跟运动有关的可能原因是高强度运动造成的受伤、肠胃道缺血后导致肠黏膜受损。
根据研究统计,长距离的跑者在比赛后有超过八成,出现至少一处肠黏膜的受损,甚至有少数的超跑选手,会因为长期肠胃道出血、吸收不良的状况而引起缺铁性贫血,除了给予适当的水分跟营养补充外,可以短期两周内服用胃药(H2 blocker or PPI)以减缓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太久,建议需要进一步抽血与内视镜检查。
另外消炎止痛药NSAID会增加肠胃道出血的机率,如果已经有肠胃道不适的状况,建议减少服用,如果运动员有需要真的要吃,可能要并服PPI减少出血的机会。
轻微的肠胃道缺血会有恶心呕吐、胃排空减缓、营养吸收变差、胃炎的状况,稍微严重时会产生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风险较高的族群包括女性运动员、年轻运动员、高强度运动与垂直冲击性的运动。
激烈运动时的脱水更容易产生缺血的状况,而且在缺血时补充水分也不易吸收,因此建议适时适度的补充水分对于减少缺血性变化是很重要的。
运动员因为缺水与纤维素摄取较少,痔疮与肛裂的情况也不算少见,可能会出现下肠胃道出血的情形。
最后一些建议:
肠胃道的耐受性是可以训练的,透过训练能减少肠胃道不适的发生,方式包括在平时训练时每十分钟就补充流失的水分,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减少不适的发生机率
平常训练时可吃高纤维食物,但是运动当天减少纤维类食物
比赛前避免产气类食物
避免消炎止痛药
运动时避免脱水,补水时可以加点碳水化合物,但量不要过高
参考文献:
Gastrointestinal considerations related to youth sports and the young athlete. Transl Pediatr. 2017 Jul; 6(3): 129–136.
Gastrointestinal Complaints During Exercise: Prevalence, Etiology, and Nutritional Recommendations. Sports Med. 2014; 44(Suppl 1): 79–85.
Upper Gastrointestinal Issues in Athletes. 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 March/April 2012 - Volume 11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elite athletes: time to recognise the problem? Br J Sports Med. 2018 Apr;52(8):487-488.
(本文授权转载自吴易澄医师的游泳复健笔记,原文标题为【[心得] 运动医学系列 运动内科学 为什么跑到一半会肚子痛或想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