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二十大.八|中国外交身处的“大变局”

撰文: 于品海
出版:更新:

【编按】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今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报告,具体阐述了他将如何带领中共实践治国理政愿景,表明中共今后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伟大复兴”。
要读懂篇幅逾三万字的二十大报告或许不容易,但它却是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今后一段时间战略意图和治理规划的最直接文献。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旗帜的中共为什么积极推动意识形态领域的中国化时代化?中共所展现出的长期执政坚定自信底气何在,报告中正式阐释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又有什么差异?中共如何认识习近平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变局中心的中国又将给世界格局带来什么变化?本系列文章围绕这些问题作出解读。(系列十之八)

据传拿破仑在1816年针对刚访问大清帝国的英国人讲过一句话:中国是沉睡的狮子,一旦醒来将会震惊世界。拿破仑是否说过这句话不重要,但用它来打开谈论中国国际关系的话匣子,让人反思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的变化,称得上是一言中的。如果用1776年美国建国以及英国发明蒸汽机作为西方崛起的标志,世界在过去二百五十年确实发生不少变化。在这段时期,中国由盛转衰,经历万千苦难,改革开放之后终于逐步恢复了大国地位,没有人怀疑它正在推进民族复兴。二十大报告为此提供了不少资料。

中共用为世界谋大同引领百年之变

外交部长王毅最近发表的文章说,习近平在二十大会议上“开宗明义宣示”:中国共产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王毅认为习近平“毫不含糊地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自觉”。在国际事务上的自信是二十大报告的亮点。二十大会议之后习近平有计划地推进一系列元首外交活动,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交流。有人认为用“狮子”来比喻中国过于凶恶,难道用“龙”就会更好吗?还是用“兔子”就会让传统大国放下戒心?事实上,中国崛起就像俗语所说“房间里的大象”,谁也不会看不见,只要自己不心存“霸”念,“房间”足够大让大象们各自闲逛。

传统大国对中国外交是陌生的,它们是在适应中蹒跚前行。变化是世界的常态,不变是不存在的。然而,旧习惯却不断否定新变化,罔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急剧发生。旧世界的既得利益自然坚持自己习惯的国际秩序,而在旧世界被忽略和欺压的“无产阶级”——发展中国家,当然欢迎变化的到来。作为世界最大的“无产阶级”,中国就算发展了,却坚持先富带后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变”之所在,亦是对既得利益的“威胁”,有谁不愿意和有钱人“命运与共”?垄断阶层当然不想看见革命,但这一次是世界百年未有的革命,任何力量都无法左右。

世界格局的变化是不容易理解的,它过于庞大,用一般眼光难以看明白,或者说,还没有足够理论去解读它,更何况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究竟变化在哪里,二十大报告帮我们作了梳理。

中国究竟身处什么样的国际环境?二十大报告认为 ,“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报告的判断是,“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而且是“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用自己的独特语言对国际环境提出了时代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要“怎么办”?二十大报告清晰表达“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中国的目标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用习近平的话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构建共商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方案是什么?二十大报告宣示了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个方案建基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亦是中共从治国理政的视角看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功建基在改革开放,对于化解“大变局”的困扰,中共采取的依然是开放战略。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性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共深信“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是“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为了“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二十大报告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应该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还应该“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中国历史上就知道弱国无外交。有人认为习近平抛弃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指责中国无论是在南海、东海、台海,甚至在中印边境都采取了激进立场。美国卡特总统当年听邓小平讲到解放军将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估计他明白韬光养晦不是忍让,更不是在被围堵的时候坐以待毙。国际形势不利于美国的单极超级大国地位,中国崛起加快了形势的恶化,以致华府不断做出错误判断,攻守失据。这是因为美国霸权的本质还是历任总统缺乏能力掌控大局不得而知,但绝不是因为中国企图替代美国。中国强调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因为英美为首的西方列强曾经对中国实施侵略。

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读者都知道,台海紧张是因为美国在朝鲜战争之后积极介入国共对抗,那是冷战的历史。美国政客近年通过假造外部敌人来转移内政困难,结果骑虎难下。台湾是中国国际关系的最大变数,中共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中国统一,路径或手段可以有诸多变化,但都将对中美关系造成冲击。二十大报告对此毫不掩饰,将“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联系起来,而且要“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如果贫穷的中国在朝鲜战争都需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美国如今真会愿意再冒一次与中国发生战争的危险,阻碍中国完成统一进程?

用和平倡议抗击传统霸权对抗思维

中共深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它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与传统霸权有巨大差异,后者习惯阵营对抗,而中国选择“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在俄乌冲突中,中共的独特方式受到考验,但事实证明中国的和平立场与美国采取对抗战略而无路可退有着立竿见影的分别。

中共在二十大报告有关军事和外交的篇章采用了防御和温和陈述。在军事方面,主题是强军治军,是防御性的,目标是“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当外部军事力量介入台海,外部军舰频繁抵近中国沿海实施侦察和干扰,而且是来自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中共能够不警惕吗?中国人不会忘记八国联军蹂躏北京的历史。

面对自己身处的“大变局”,中共的态度是“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其说中共的外交手段很复杂,不如说它的外交工具箱内有太多工具,让人眼花缭乱。中共从来不认为外交就是外交官之间的互动,更没有纯粹的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各种经济、人文、社会交往的总体,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尊重、友好联系,无论大小强弱都应该如此,外交只是集大成者。一旦双方或各方之间的利益发生碰撞,管理不好,冲突就可能升级,不会有哪个国家可以全身而退。美国的超级大国力量连阿富汗都无法征服,最后狼狈而逃,连累了跟随其后的欧洲国家,不就是摆在眼前的证据吗?中国坚持对话协商,互利共赢,不赞同任何集团对抗,只有这样,国与国之间的和平才能有所保证,中国的安全和发展才能保证。

二十大报告很诚实地说明了中国在国际关系的考虑,它要在平等、共赢的基础上建立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样的秩序听起来合理,但它不是现状。今天国际局势的不稳定纯粹是因为传统大国坚持过时的国际观,采取军事冒险政策和门罗主义,美国为首的北约如此,美国和它的地区盟友在亚太地区同样如此。

被围堵的中国必将做出相应的防御。军事博弈是底线,但创新的围堵方式,无论是在科技、贸易、金融、货币、舆论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角力场,中国只能应战。中国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应对围堵,传统大国也无法为所欲为。传统大国越是急迫想扭转局面,越展现出自己黔驴技穷。

中国国际关系的主调依然是管控和避免军事或外交冲突,它坚持经济、人文及社会交流的重要性。中国提出的双循环、一带一路、巨大而开放的国内市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其实都被转化为外交平台。传统大国至今对中国外交可谓束手无策,就算是推动新冷战的政客也找不到对抗的着力点。今天的国际局势是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持续崛起的格局,中国早就预备好将竞争转移到科技、创新、人才领域,一旦时机成熟,这种竞争更容易转化为合作,不像目前的俄乌冲突,已经两败俱伤却无法找到妥协的台阶。

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钥匙。在国际上,它是指中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不是势力扩张,而是现代化,而且非常愿意让中国的发展机遇与全世界分享。同样地,中国式现代化也在传达中国正在强大的信息,表明谁也阻止不了,没有必要做无意义的挑衅。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就是“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它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当然就是保证中国国际关系和谐发展的战略支撑。只要中国坚持自己兼善天下、亲诚惠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思想和政策,中国外交应该继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解构二十大”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