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忙碌不是没时间!力拒这4种“时间小偷”为生活保留幸福感

撰文: 经理人
出版:更新:

如果你有工作,而且家中有 18 岁以下的孩子,大致上就属于一般人认定的忙碌族群。畅销作家、时间管理大师萝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曾调查这群人对于时间的感受程度,包括是否有足够时间做想做的事情、倾向专注当下而非分心等,依据非常同意到不同意,比较时间感受度分数高者与低者的差异。

自认时间充足的人,不一定真的拥有很多空闲

范德康在《要忙,就忙得有意义》当中分享她的调查结果,原来自认时间充足的人,不一定真的拥有很多空闲时间,而是他们非常注意时间的重要性,知道要把时间花在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上,并且尽可能延长这些时刻;他们也不做当下“不该做”的事情,例如,边与他人吃饭时边滑手机,看重与朋友、家人相处的片段。

相关文章:进步|成功人士怎炼成?关键在他们每天花4小时 做5件你不做的事

+11

加州大学行销学与行为决策学副教授凯西.霍姆斯(Cassie Holmes)也有类似的观点。当她生完孩子、返回职场后,经常感到分身乏术,身为大学教授的她,得在一场又一场的会议之中,抽空演讲、教课,进行学术研究,还要准时下班,与保母换手照顾小孩。

霍姆斯在著作《更快乐的1小时》中分享想法转变。起初她以为,自己需要的是更多时间,后来她发现,就算用紧密的日程表做完所有该做的事情,她还是常常喘不过气来。她反思,她需要的到底是“更多时间”,来完成“所有事情”,或者是,有时间做“想做的事”?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她针对数万名美国人进行“时间与幸福感”的调查,了解是不是拥有越多“自主时间”的人,对生活越满意。结果发现,每天自主时间少于 2 小时的人,幸福感较低,这很好理解;但有趣的是,每天拥有超过 5 小时自由时间的人,也不觉得快乐,因为缺乏生产力、闲散度日,导致成就感低落,也让人不好过。

因此,霍姆斯得出一个结论,问题不在于时间多寡,而在于我们是否能丰富所支出的时间。她计算了能让她开心的事情,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例如跟孩子亲亲抱抱、与老公共进晚餐、与朋友闲聊、念床边故事哄孩子入睡,加总起来不到 2 小时。而这 120 分钟,是她认为,绝对不可以牺牲的时间,她不需要做激烈的改变,只需要妥善分配资源,例如工作时避免分心、家事外包、拒绝一些请托,就能够达成。

相关文章:LVMH CEO一天怎过?年届75岁的他每日工作12小时、一早巡视25间店

+17

在有限的时间内,先放入令你快乐的事

可惜的是,当我们自认为“没时间”,第一个割舍的都是令你满足与快乐的活动,例如运动、与伴侣或孩子相处的时间。所以,重点在于,你能否在有限的时间中,优先摆上“高尔夫球”,高尔夫球代表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也许是家人、朋友或健康;再来才是石头与沙子。石头是“其他”重要事项,代表金钱、工作等,沙子则是琐碎事项。你得在固定的时间容量中,优先放入高尔夫球,否则被其他东西占满后,就放不下令你满足的事情了。

范德康形容,时间就像是液体,你能自由决定里头的配比,最终,可能会呈现酸甜苦辣不同风味,但是不论结果如何,一切都操之在己。当你有了这个念头,你就会更有意识,决定如何支配所拥有的时间,而不是被动的被行事历追着跑,把时间保留给对你快乐且有意义的事情,生活也会更有余裕。

避开4种常见“时间小偷”,夺回生活的主控权

《留白工作法》提到,工作与生活中,有几种“时小偷”,会悄悄摸走你时灿,让你感觉总是忙不完,占去你能创造快乐的时刻。要不断提醒自己割舍这些行为,把时间花在宝贵的事情上。

1. 有求必应

特质:习惯当救火队、没价值的事情也做。

解方:有可以放掉的事情吗?

2. 完美主义

特质:过度注重细节、没办法安排每件事情要花多少时间。

解方:是不是够好就好?

3. 资讯焦虑

特质:看到讯息就想回应、惯性检视社群通知。

解方:真正需要知道的事情有哪些?

4. 目光短浅

特质:没有长远计划、着急完成眼前的任务。

解方:哪些事情值得我花心思深入研究?

【延伸阅读,更多打工仔时间管理建议】

已在挂念假期来临?小红书大热“延长周末”方法 周四起就要准备

+11

进步|忙是事实 但加班非宿命!5招提升工作效率 周末可这样做

+12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