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专访最早将村上引入华文世界译者 赖明珠:我很幸运
3月初,赖明珠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博群书节有一场演讲,漫谈村上春树的中文翻译。会场一换再换,都挡不住读者的热情,近500人挤在小小的空间里,兴致勃勃地听一个译者一路走来的翻译历程。她侃侃而谈村上春树的文体腔调、文字节奏、生长环境等,说村上春树喜欢用外来语,而这些外来语曾把她搞得焦头烂额。她亦提到翻译,提及不同译本及读者的批评。下月日本天皇交接,平成年代即将结束,日媒《朝日新闻》趁机总结平成年代的30本好书,村上春树有两本书入围,其中《1Q84》位列首位,另一作品《发条鸟年代记》获第10位。对此,赖明珠笑言,村上春树是这个时代被评论最多、被研究最多的一位作者,“能够翻译他的书,我觉得很幸运。”
幸运的不只有赖明珠,还有这一代的华文读者。我们大多都是透过赖明珠认识村上春树,喜欢上他的作品。村上春树在1979年出版第一部作品《听风的歌》,开始全职作家生涯。至1986年,华文圈才出现村上的中文译作,台湾时报出版社先后出版《1973年的弹珠玩具》、《遇见100%的女孩》及《听风的歌》,销量一般,直至1987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热销,迅速被中港台买下版权后,村上春树的名字才正式映入华人读者眼帘。
当年,赖明珠不断向人推介村上,是基于想跟好朋友分享好东西的心情,她从没想过村上后来会这么红。
赖明珠今年72岁了,比村上春树大两年,过去三十多年,翻译了四十多本村上的作品,有时甚至被当成村上的“代言人”,读者不时将感受、想法投射到她身上,问她如何看待书中常常流露出的孤独感、生死观,以及情欲描写等,她大都从善如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但有时她会忍不住说,她是她,村上是村上,虽然她与村上在想法上有相似之处,也希望在翻译上贴近原文,但她与他毕竟不完全一样。
看翻译小说就像去旅行
赖明珠的文字简洁、平实,真人却如沐春风,谈吐温柔,提起喜欢的事物,眼睛会发亮,譬如她最近看了树木希林的遗作《日日是好日》,“我知道她是在三十多年前了,她拍广告影片,自此我就对这位演员有印象,她是一位很有个人特色的演员。”喜欢看电影,有时看完试片会帮忙写影评,她也喜欢文学,尤其是翻译小说,会想像那个地方,仿佛去了一趟旅行似的。
若不是喜欢文学,便不会有后来的翻译。赖明珠是典型的文学少女,初中时已阅读俄国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都是枕前读物。高中时期,她开始看法国小说,后来接触到美国和英国小说,眼界大开。大学时,由于修读农业经济,她一度远离文学,但在宿舍好友的拉拢下,她去旁听中文系的课,更被孟瑶老师的一句话点醒。老师说日本的翻译和出版很发达,世界上的各种资讯很快被翻成日文,若学会日文,便能掌握天下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政治氛围虽然保守,但受惠于盟友美国的繁荣经济,经济文化发展蓬勃,新思潮涌现,许多外文杂志进口,摄影、设计、建筑、园艺、盆栽、编织、时装等生活类杂志都有,当中又以日文杂志最为多元。
为了解世界潮流,大二那年,赖明珠开始到补习社学日文。从在学到毕业,留校做了一年半研究助理,再到台北的广告公司工作了四年多,她断断续续上堂,一来是相信老师所言,二来也因为广告属新兴行业,电视从黑白转为彩色,商品宣传要拍大量广告,更需要吸收新资讯。“那是经济起飞的年代,比较需要创意人才。”
1976年,已在社会工作近六年的她决定离开台湾,到日本深造,不是没有想过选读设计或文学,但只能到私立大学读,学费很贵,最后还是选修千叶大学的农业经济系。那一年,村上龙以《接近无限透明的蓝》夺得芥川龙之介赏,宿舍的女生都在讨论,她找来看了,顺道接触到谷崎润一郎、五木宽之的小说。“同学们常跟我说有什么漫画好看、什么小说好看,会推荐很多书,我也常去图书馆、书店,看有什么有趣的书。”
当时没能翻译《挪威的森林》,有点可惜。这本书跟村上的写作风格很不一样,很写实,里面有很多情节描述年轻时的事,初读并没有被感动,后来重读才渐渐感动,进而翻译。
村上春树在1978年到神宫球场看了一场棒球赛,养乐多燕子队对广岛东洋鲤鱼队,现场气氛冷清,他在外野席边喝啤酒边看比赛,“写小说”的念头突然涌现,翌年便有了《听风的歌》。“他看棒球赛的时候,可能我正坐飞机回台湾,可能在棒球场上空飞过。”赖明珠幻想道。
先翻出来看看
回到台湾四年后,她才在杂志上第一次看到村上春树的名字。一次两次三次,她觉得眼熟,忍不住翻出前几期的杂志,仔细查看,更跑到永汉书店,找来原文书读,发现这个作者很特别,便跟后来到《新书月刊》任总编辑的前同事周浩正大力推荐,对方不谙日语,着她先翻出来。
赖明珠先后翻译了三篇短篇,并写了一篇文章介绍村上的文体、风格。《新书月刊》办了23期便结束,周浩正转到时报出版社任总编辑,这时赖明珠又问他愿不愿意出书,对方还是这样回应:“先翻出来看看。”
明知可能不被出版,她还是认真翻了,更一度辞掉广告工作,到纽约旅游,期间将《听风的歌》、《1973年的弹珠玩具》的译稿寄回,时报决定先出《1973年的弹珠玩具》。后在文学主编陈雨航建议下,她紧接着翻译短篇《遇见100%的女孩》,一年后,再出版《听风的歌》。在村上春树大热之前,台湾已经出了三本村上作品。
真正让村上红遍亚洲的《挪威的森林》,是一本令村上意外、却让赖明珠感到可惜的作品。此书1987年出版,在日本大卖430万册,然而,与她合作无间的两位时报总编都相继转到其他出版社,以致此书的版权落入故乡出版社手中,他们找来另外五个人来翻译这本书。
“当时没能翻译《挪威的森林》,有点可惜。这本书跟村上的写作风格很不一样,很写实,里面有很多情节描述年轻时的事,初读并没有被感动,后来重读才渐渐感动,进而翻译。”许多年后,她如此说。
30多年来,赖明珠几乎只是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是一个非常专一的译者,到底村上春树有何魅力?她又如何看待译者与作者的关系?详情请看:【专访.下】只翻译喜欢的作品 赖明珠表白最爱村上春树的正义感
上文节录自于第15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3月25日)《 最早把村上春树引进华文世界 赖明珠:看翻译小说就像去一趟旅行》。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
其他《香港01》周报人物专访:【香港艺术节】《九江》以戏喻港 李镇洲:政治化氛围影响创作【专访】当差28年 退休研警队史 凌剑刚:做一个正直的警察很难【专访】叹友人离逝 感激生命中八位要人 诗人蔡炎培:有诗真好【弃演从艺.上】踏台板写剧本 编剧江骏杰自小有个粤剧梦【剧场教育.上】戏剧走入校园 何力高:愿学生能找到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