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教育.上】戏剧走入校园 何力高:愿学生能找到人生方向
“香港的艺术教育做得太不足够,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觉得政府欠了我们的学生,如果体育是必修科,我认为音乐、美术、戏剧、舞蹈这些艺术教育也应该是必修科,香港年轻人需要更多艺术教育。”这是音乐剧《奋青乐与路》监制何力高在夺得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制作时的感言。《奋青乐与路》严格来说是一出学生戏,由四间中学的学生与专业剧场人共同制作,去年9月演出后赢得好口碑,并在今年香港舞台剧奖颁奖礼上荣获最佳制作、最佳导演及最佳配乐等五个奖项,不仅成为业界一时佳话,亦是第一次有中学生在这个专业舞台上取得此殊荣。到底这出音乐剧为何能够在芸芸剧作中脱颖而出?幕后推手何力高为何坚持与学生创作及同行?他又如何看待本地剧场教育?
对何力高的第一印象便是恶,他真的好恶,尤其是在他第一出联校音乐剧《震动心弦》上,他总是凶神恶煞地训话学生。他说我误会了,面对某些学生不能不恶。后来,他的学生偷偷跟我说,原来他教戏剧时很轻松,会耻笑学生,也会被学生耻笑,他其实是个严师益友。
何力高很喜欢戏剧,大概因为他很有表演欲,也很爱说话,中学又恰恰读培正,这间素来重视艺术教育的学校打开了他的视野,他加入剧社,日日排戏,每年参加戏剧汇演,多次夺得演员奖。大学时他修读中大传理,加入新亚剧社,一边读书一边做戏,毕业后做过记者,后来因缘际会回到母校教书。老师工作忙碌,但那些开不完的会改不完的簿并没有让他放下戏剧,他加入糊涂戏班、有骨戏,常常带着工作去排练,未排到自己时便在一旁改卷备课。“我好钟意话剧,又未勇到去读演艺学院,于是拣了中大,但又无法抛开戏剧,咁有咩工可以让我演戏—一份好稳定的工。放工好准时,全年的返工日子都很清晰,而工作又不一定要在学校做,收入非常稳定,我打算用这份工来支持我的艺术生命。”
工作与兴趣,本是泾渭分明。他也说教书从不在他的计划内,只是母校刚好有个教席,他刚好接手而已,“或许也因为有机会搞吓戏剧。”相信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吧。直到后来,戏剧与教学不知不觉交叠起来,并以难以察觉的形式推动他走下去。“我曾转工做过出版社编辑,下午食完饭回来改稿,出版社很静,大家都不说话,我一直瞌眼瞓,我发现自己无法做一份不说话的工,与人有互动是很重要的,而教书与演员原来很相似。”
在他看来,课室便是一个舞台,学生像是观众,35分钟的课堂便是一场演出,如何教学生新课文,如何令他们专心听书,都牵涉演出技巧。他说自己怕闷,说话不自觉很大声,上堂节奏又快,即使是沉闷的课题,也想办法带动学生一同讨论。“这很像一个互动剧场,你如何去设计课程,令学生一齐参与,我很开心听到学生讲‘咁快就落堂喇’,这跟‘终于都落堂’很不一样。”
从演戏到陪演
这一教便是十多年,少年变成了大叔,惟喜欢戏剧的心依旧,只是比起做演员,他更享受跟学生一同制作一出戏。他自嘲自己过去也是一个看重成绩的老师,即使是带剧社,也只是不断鞭策学生去做一出好戏。“做一出好戏是我的目标,但当你用这把尺去衡量学生时,原来学生做得很痛苦。”教学上,他亦是一个魔鬼老师,钟意追成绩、教叻的学生,每天厉声责骂,不断催谷课业,以致自己压力大得难以承受,终在2012年离开学校出外闯荡。那段日子他做补习、搞剧场,甚至得到有心人支持,以联校音乐剧的形式招募了一批学生演员,排了《震动心弦》及《逆风》,前者更被导演杨紫烨拍成纪录片《争气》,感动了不少人。这出戏亦扭转了他对剧场、对教学的态度。
我见到佢哋快乐,比自己快乐更满足。自己完成一出戏,可能开心两日就算,但我做《震动心弦》、《奋青乐与路》等,能够令几十个学生过充实的暑假,甚至有学生同你讲,音乐剧如何改变了他,那种满足感更大。
他相信戏剧能够感染人心,一些欠缺自信的学生,可以在音乐剧中找回自信;那些昔日参加过剧社、如今已为人父母的,依然怀念当年谢幕时的依依不舍;甚至连他自己,最好的朋友都是在剧社打滚的同学。“我希望学生可以在戏剧里找到一些重要,甚至是一生一世的东西,你会见到一个无交代的人,在剧场找到何谓责任感,一个无目标的细路,可以揾到自己的目标,甚至最后选择读演艺学院。”
直至今日,他仍记得《震动心弦》带来的震撼。那是2013年,参与的学校,三间是基层学校,一间是专收视障学生的心光学校。“这几间学校的背景都很特别,是一些机会贫乏的学校,他们没有资源,学生在成长路上满是伤痕,家庭、学业都有问题,我们也很挣扎,到底要不要收部分学生。”而最叫他犹豫的是心光的学生,他坦言初期已被三间基层学校吓怕,若不是伙伴劝他试一下,他会坚决拒绝,“我们已经有咁多特别的学生,我唔知佢哋会唔会打交,如果加上几个视障学生,真系七国咁乱,我哋仲要系音乐剧,要跳舞。”意想不到的是,心光的学生非常认真,天天拿着点字谱练习,他们最后不仅完成演出,更让他明白到,原来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一个机会。“你只要肯畀机会,他们同样做得到,他们真的很愿意学习。”
那次是他排戏以来动气最多的一次,学生劝极唔听,迟到、缺席、食烟样样齐,他天天开骂,更一度担心最后会烂尾。那个团队特别多古灵精怪的事,譬如女孩失恋了,WhatsApp跟他说:“阿sir,我𠵱家情绪好低落,唔返来排戏喇。”又有学生病到七彩,但家里没有钱让他看医生;也有吸烟成瘾的学生,日头偷偷在厕所食烟,晚上出去打交劈友。“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学习力和专注力都很低,昨天排得好地地,但今天回来什么都记不起,我常常觉得好似用筲箕装水,装极都装唔到,这是我们要接受的现实。”
世间没有不费工夫的奇迹,一个暑假的反复练习,一句句语重心长的训勉,一群不离不弃的老师,这班被认为能力欠佳的学生,最终在舞台上发光发亮,连他们的爸妈都惊讶于自己的孩子原来可以光芒四射。当年那个会考得1分的学生,后来下定决心到澳大利亚读书,他至今仍怀念做音乐剧的日子;另一个二十多岁才重返校园的女孩,DSE成绩虽然麻麻,但因为喜欢动物而到台湾读兽医;还有一个激到大家扎扎跳的顽皮学生,最后发现自己喜欢音响而报读IVE,如今从事相关工作。
今日你问我成绩重唔重要,都好重要,但如果要衡量,学生的成长历程、品格更重要。
何力高在戏剧路上还有甚么经历?请看下集:
上文刊载于第119期《香港01》周报(2018年7月9日)《联校音乐剧赢五奖 艺术改变学生生命 何力高:品格比成绩更重要》。